唾手可得
成语拼音
- tuò shǒu kě dé
唾手可得成语解释
-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
典故出处
- 《后汉书·公孙瓒传》李贤注引《九州春秋》曰:“始天下兵起,我谓唾掌而决。”
成语典故
- 唐太宗时,唐朝属国高丽国发生内乱,大臣支离杀死唐太宗立的国王后自立为王,唐太宗想亲征高丽。大将褚遂良认为这点小事不必皇帝亲征,派一两名精干的大将带上十万兵马出征,小小高丽就“唾手可取”。
成语造句
- 想要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成功,那是不可能的,真正的成就往往不是唾手可得的,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
成语故事
-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纷纷爆发起义,其中一支由朱温率领的起义军逐渐崭露头角。朱温本是一个普通的士卒,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勇猛和智谋,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势力不断壮大。
当时,朱温盯上了富庶的汴州。汴州地理位置重要,且城中物资丰富。朱温深知,若能拿下汴州,对自己的发展将有着巨大的意义。于是,他率领军队向汴州进发。
此时的汴州守将昏庸无能,面对朱温的进攻,毫无还手之力。朱温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兵临汴州城下。城内的百姓和士兵们都惶恐不安,他们深知这座城已经危在旦夕。
朱温见此情形,心中暗喜。他觉得汴州已经是唾手可得,仿佛那胜利的果实已经近在咫尺。他命令士兵们加紧攻城,准备一举拿下汴州。
然而,就在朱温以为胜券在握的时候,城中却出现了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他带领着城中的军民奋起抵抗,凭借着坚固的城池和顽强的斗志,一次次地击退了朱温的进攻。
朱温万万没想到会遇到如此顽强的抵抗,他开始变得焦躁不安。但他不甘心就此放弃,继续指挥军队发起强攻。
经过多日的激战,朱温的军队损失惨重,但汴州依然屹立不倒。此时的朱温才意识到,自己之前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这看似唾手可得的汴州,实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才能攻克。
最终,朱温不得不调整战略,重新审视自己的行动。他开始寻找其他的方法来夺取汴州,而不再一味地强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事情看似容易,但实际做起来却可能困难重重。我们不能因为一开始觉得某件事情唾手可得,就掉以轻心,而应该保持谨慎和努力,认真对待每一个挑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成功。就如同朱温在夺取汴州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样,看似即将到手的胜利,却可能因为轻敌和疏忽而溜走,只有脚踏实地,全力以赴,才能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
唾手可得-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