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手可得

成語拼音

tuò shǒu kě dé

唾手可得成語解釋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動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極容易得到。

典故出處

《後漢書·公孫瓚傳》李賢注引《九州春秋》曰:“始天下兵起,我謂唾掌而決。”

成語典故

唐太宗時,唐朝屬國高麗國發生內亂,大臣支離殺死唐太宗立的國王后自立爲王,唐太宗想親征高麗。大將褚遂良認爲這點小事不必皇帝親征,派一兩名精幹的大將帶上十萬兵馬出征,小小高麗就“唾手可取”。

成語造句

想要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獲取成功,那是不可能的,真正的成就往往不是唾手可得的,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段故事。 唐朝末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各地紛紛爆發起義,其中一支由朱溫率領的起義軍逐漸嶄露頭角。朱溫本是一個普通的士卒,但他憑藉着自己的勇猛和智謀,在戰場上屢立戰功,勢力不斷壯大。 當時,朱溫盯上了富庶的汴州。汴州地理位置重要,且城中物資豐富。朱溫深知,若能拿下汴州,對自己的發展將有着巨大的意義。於是,他率領軍隊向汴州進發。 此時的汴州守將昏庸無能,面對朱溫的進攻,毫無還手之力。朱溫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兵臨汴州城下。城內的百姓和士兵們都惶恐不安,他們深知這座城已經危在旦夕。 朱溫見此情形,心中暗喜。他覺得汴州已經是唾手可得,彷彿那勝利的果實已經近在咫尺。他命令士兵們加緊攻城,準備一舉拿下汴州。 然而,就在朱溫以爲勝券在握的時候,城中卻出現了一位有勇有謀的將領。他帶領着城中的軍民奮起抵抗,憑藉着堅固的城池和頑強的鬥志,一次次地擊退了朱溫的進攻。 朱溫萬萬沒想到會遇到如此頑強的抵抗,他開始變得焦躁不安。但他不甘心就此放棄,繼續指揮軍隊發起強攻。 經過多日的激戰,朱溫的軍隊損失慘重,但汴州依然屹立不倒。此時的朱溫才意識到,自己之前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這看似唾手可得的汴州,實則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價才能攻克。 最終,朱溫不得不調整戰略,重新審視自己的行動。他開始尋找其他的方法來奪取汴州,而不再一味地強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多事情看似容易,但實際做起來卻可能困難重重。我們不能因爲一開始覺得某件事情唾手可得,就掉以輕心,而應該保持謹慎和努力,認真對待每一個挑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取得成功。就如同朱溫在奪取汴州的過程中所經歷的一樣,看似即將到手的勝利,卻可能因爲輕敵和疏忽而溜走,只有腳踏實地,全力以赴,才能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爲現實。

唾手可得-成語圖片

唾手可得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