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耻

成语拼音

tián bù zhī chǐ

恬不知耻成语解释

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典故出处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倪芳饮后,必有狂怪,恬然不耻。”宋·吕祖谦《左氏博议·卫礼至为铭》:“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成语典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人,为神宗时宰相,主持变法(列宁曾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崔公度有口吃病,不健谈,但头脑异常清醒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他作的赋深得欧阳修、王安石、韩琦等名士的赏识。公度布衣出身,朝中无亲朋可依靠,于是专以顺附谄媚王安石为务,经常不分昼夜向王安石请安,即使在厕中相遇,也莫不诚惶诚恐。一次他尾随王安石之后,手执其衣带尾,王安石回顾疑惑不解,公度却笑着说:“相公,您的衣带有点污垢,我已小心地用袍袖擦干净了。”见者无不耻笑,而他自己却不以为耻。

成语造句

他做了那么多坏事,还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简直是恬不知耻。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诸侯国名为卫国。卫国有一个贵族子弟,名叫卫灵公。卫灵公为人荒淫无道,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 在卫国的朝堂上,有一位大臣名叫王孙贾。王孙贾虽然身处混乱的朝堂,但他依然心怀国家,希望能够劝谏卫灵公改邪归正,重振卫国。然而,卫灵公却对王孙贾的劝谏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 有一次,卫国与邻国发生了冲突。卫灵公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出兵,结果遭遇了惨败。战争失败后,卫灵公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过错,反而将责任推卸给了其他大臣。王孙贾对卫灵公的这种行为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 在一次朝会上,王孙贾忍无可忍,直言不讳地对卫灵公说:“大王,您身为一国之君,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理朝政,如今更是因为您的轻率导致国家遭受重大损失。您难道不觉得羞愧吗?” 卫灵公听了王孙贾的话,不但没有悔改之意,反而恬不知耻地说:“这有什么,人生短暂,及时行乐才是最重要的。”王孙贾听到卫灵公这样的回答,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哀。 他深知,卫灵公已经无药可救,卫国的前途也将一片黯淡。然而,王孙贾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他依然努力地为国家和人民做事,希望能够在黑暗中找到一丝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国的局势越来越糟糕。百姓生活困苦,国家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而卫灵公依然沉浸在自己的荒淫生活中,对国家的命运毫不关心。 最终,卫国在卫灵公的统治下逐渐走向了衰落。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恬不知耻的君主是如何将一个国家带入深渊的。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必须要有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领导者,而不是像卫灵公这样恬不知耻、只知享乐的人。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那些只顾自己私欲而不顾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统治者,往往会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我们应该从这些故事中吸取教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恬不知耻-成语图片

恬不知耻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