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杼之疑
成语拼音
- tóu zhù zhī yí
投杼之疑成语解释
- 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疑:疑惑,疑心。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
典故出处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成语典故
-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与大思想家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参杀了人。”曾母回答说:“我儿不会杀人。”照常织布。没多久又有人跑来误传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墙而走。
成语造句
- 他人的几句闲言碎语,竟然让他产生了投杼之疑,开始怀疑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实在不应该。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国家叫齐国。齐国的百姓们过着平静而又普通的生活。
在齐国的都城,有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叫曾参。曾参是孔子的弟子,他以品德高尚、孝顺父母而闻名于世。
有一天,一个与曾参同名同姓的人在外地杀了人。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齐国的都城,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开始议论纷纷。
曾参的母亲正在家中织布,突然有一个邻居跑来对她说:“大娘,不好了,听说您的儿子曾参在外面杀了人!”曾参的母亲听了,头也不抬地继续织布,平静地说:“我的儿子我最了解,他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说完便继续忙碌着。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跑来对曾参的母亲说同样的话,曾参的母亲依然不为所动,坚信自己的儿子不会杀人。
可是,当第三个人跑来告诉她曾参杀人的消息时,曾参的母亲心中开始产生了疑虑。她停下了手中的织布活计,开始思考:“怎么会有这么多人都说我的儿子杀了人呢?难道真的是他?”这种投杼之疑在她心中越来越强烈,她再也无法安心织布了,最后竟然扔下织布机,慌慌张张地逃走了。
其实,曾参并没有杀人,这只是一个误会。但就是因为谣言的多次传播,让曾参的母亲也产生了怀疑。
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在面对各种信息时,我们不能轻易地被他人的言论所左右,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即使是像曾参母亲这样了解自己儿子的人,在面对多次重复的谣言时,也可能会产生怀疑和动摇。正如《荀子·大略》中所说:“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冷静,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以免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困扰。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保持良好的声誉,不要让无端的谣言影响到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时候,一些不实的传闻会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可能会对当事人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从投杼之疑的故事中汲取教训,学会分辨真假信息,不要轻易被谣言所误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决策。
投杼之疑-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