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心之论

成语拼音

zhū xīn zhī lùn

诛心之论成语解释

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典故出处

《后汉书·霍谞传》《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

成语典故

你那里晓得,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成语造句

在这场激烈的辩论中,他的那番话看似平常,实则是诛心之论,让对手一时难以反驳。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王朝,政治风云变幻,权力的争斗从未停歇。 有一位名叫李佑的大臣,他出身贫寒,但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不懈努力,一步步爬上了高位。李佑为官初期,心怀正义,一心为百姓谋福祉,颇受民众爱戴。 然而,随着权力的增长,他渐渐迷失在权力的漩涡之中。开始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百姓的生活因此愈发艰难。 这时,一位名叫张谦的年轻官员站了出来。张谦为人正直,刚正不阿,他深知李佑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和百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于是,他在朝堂之上,当着众多大臣和皇帝的面,慷慨陈词,揭露李佑的种种罪行。 张谦的言辞犀利,分析透彻,让李佑及其党羽们心惊胆战。皇帝听闻后,龙颜大怒,下令严查李佑。 在调查的过程中,李佑想尽办法为自己开脱,试图蒙蔽皇帝。但张谦不为所动,继续搜集证据,他对李佑的罪行进行了深入剖析,每一条罪状都有理有据,让人无法辩驳。 最终,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李佑被绳之以法。在这个过程中,张谦的言论可谓是诛心之论。他不仅仅是指出李佑的罪行,更是深入剖析了李佑内心的贪婪和自私,让所有人都看清了李佑的真面目。 在历史的长河中,类似的故事屡见不鲜。如唐朝的魏征,敢于直言进谏,对唐太宗的一些不当决策进行深刻的批评,其言论也常常堪称诛心之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忠臣良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诛心之论,虽言辞激烈,却往往能直击要害,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无所遁形,让正义得以伸张,让社会得以清明。

诛心之论-成语图片

诛心之论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