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心之論
成語拼音
- zhū xīn zhī lùn
誅心之論成語解釋
- 誅懲罰。指不問罪行,只根據其用心以認定罪狀。也指揭穿動機的評論。
典故出處
- 《後漢書·霍諝傳》《春秋》之義,原情定過,赦事誅意,故許止雖弒君而不罪,趙盾以縱賊而見書。”
成語典故
- 你那裏曉得,那時他雖滿嘴只說未將剪子帶來,其實只想以手代剪。這個撕”字乃誅心之論,如何不切!★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回
成語造句
- 在這場激烈的辯論中,他的那番話看似平常,實則是誅心之論,讓對手一時難以反駁。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王朝,政治風雲變幻,權力的爭鬥從未停歇。
有一位名叫李佑的大臣,他出身貧寒,但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不懈努力,一步步爬上了高位。李佑爲官初期,心懷正義,一心爲百姓謀福祉,頗受民衆愛戴。
然而,隨着權力的增長,他漸漸迷失在權力的漩渦之中。開始結黨營私,貪污受賄,百姓的生活因此愈發艱難。
這時,一位名叫張謙的年輕官員站了出來。張謙爲人正直,剛正不阿,他深知李佑的所作所爲對國家和百姓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於是,他在朝堂之上,當着衆多大臣和皇帝的面,慷慨陳詞,揭露李佑的種種罪行。
張謙的言辭犀利,分析透徹,讓李佑及其黨羽們心驚膽戰。皇帝聽聞後,龍顏大怒,下令嚴查李佑。
在調查的過程中,李佑想盡辦法爲自己開脫,試圖矇蔽皇帝。但張謙不爲所動,繼續蒐集證據,他對李佑的罪行進行了深入剖析,每一條罪狀都有理有據,讓人無法辯駁。
最終,在確鑿的證據面前,李佑被繩之以法。在這個過程中,張謙的言論可謂是誅心之論。他不僅僅是指出李佑的罪行,更是深入剖析了李佑內心的貪婪和自私,讓所有人都看清了李佑的真面目。
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的故事屢見不鮮。如唐朝的魏徵,敢於直言進諫,對唐太宗的一些不當決策進行深刻的批評,其言論也常常堪稱誅心之論,正是因爲有這樣的忠臣良將,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誅心之論,雖言辭激烈,卻往往能直擊要害,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無所遁形,讓正義得以伸張,讓社會得以清明。
誅心之論-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