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頸之交

成語拼音

wěn jǐng zhī jiāo

刎頸之交成語解釋

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典故出處

《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爲刎頸之交。”

成語典故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着稀世珍寶和氏璧出使秦國。他憑着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 的賞識,封爲上大夫。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 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趙國。趙王爲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爲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爲自己英勇善戰,爲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 很是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 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 處宣揚這件事。 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爲什麼,他們說:“我們爲您做事,是因爲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 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着趙國,作爲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揹着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爲國效力。

成語造句

他和他之間的情誼深厚,可謂是刎頸之交,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相互扶持。

成語故事

在戰國時期,有兩個年輕人,一個叫藺相如,一個叫廉頗。 藺相如原本只是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門客。一次,繆賢犯了大錯,本想逃到燕國去,藺相如卻勸他不要這麼做,分析利弊之後,繆賢聽從了藺相如的建議,向趙王請罪,果然獲得了趙王的赦免。這件事讓藺相如初露鋒芒。 後來,趙王得到了一塊絕世美玉——和氏璧,秦王聽聞後,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趙王深知秦王的爲人,知道這很可能是個騙局,但又害怕拒絕會惹怒秦王。這時藺相如挺身而出,自願帶着和氏璧前往秦國。 藺相如到了秦國後,秦王果然隻字不提城池的事,只顧拿着和氏璧欣賞把玩。藺相如見狀,心生一計,他謊稱和氏璧上有瑕疵,從秦王手中取回了和氏璧。然後他威脅秦王,如果秦王強行奪取,他就會將和氏璧毀掉。秦王無奈,只好假意答應藺相如的條件。藺相如卻看出秦王並無誠意,於是藉口要秦王齋戒五日才肯交接和氏璧,暗中卻讓人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秦王得知後雖然憤怒,但也欽佩藺相如的勇敢和智慧,最終還是放藺相如回到了趙國。藺相如因此被趙王封爲上大夫。 幾年後,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秦王故意羞辱趙王,讓趙王爲他鼓瑟,藺相如毫不畏懼,立刻要求秦王爲趙王擊缶。秦王不肯,藺相如便以死相逼,秦王無奈只好照做。這次相會,藺相如再次爲趙國挽回了尊嚴。趙王回國後,爲了表彰藺相如,封他爲上卿,職位比廉頗還高。 廉頗對此十分不滿,他認爲自己爲趙國立下了赫赫戰功,而藺相如僅憑口舌之利就位居自己之上,實在是不公平。於是廉頗揚言要當衆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卻總是迴避廉頗,儘量不與他見面。藺相如的門客不理解他的做法,藺相如解釋說:“我連秦王都不怕,怎麼會怕廉頗將軍呢?但我知道,秦國之所以不敢輕易攻打趙國,就是因爲有我們兩人在。如果我們兩人爭鬥,必然會給趙國帶來災難。我之所以迴避他,是爲了國家的利益啊。” 廉頗聽到了藺相如的這番話,深受感動,他意識到自己的狹隘和藺相如的大度。於是,廉頗親自來到藺相如府上,脫去上衣,揹着荊條,向藺相如請罪。藺相如急忙扶起廉頗,兩人從此成爲了刎頸之交,齊心協力爲趙國效力。他們的友誼也成爲了千古佳話,流傳至今。 這就是“刎頸之交”這個成語的由來,它代表着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真摯的友誼總是令人敬佩和感動。

刎頸之交-成語圖片

刎頸之交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