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如鸡肋

成语拼音

wèi rú jī lèi

味如鸡肋成语解释

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典故出处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成语典故

公元217年,刘备派兵进攻汉中。经过激战,终于杀死守将夏侯渊,拿下了汉中。夏侯渊被杀,汉中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曹操立即率领大军前往汉中。但大军开到汉中城外时,发现那里所有有利地形都已被黄忠等抢占,一时难以取胜。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曹军的处境越来越不妙。一天晚上曹操用饭,发现菜中有一碗是鸡肋骨做的汤。他注视着鸡肋,若有所思。正好这时他的亲信夏侯淳来请示当夜口令,普操随口说了“鸡肋”二字。夏侯淳听了有些奇怪,但也不再询问,照原话传达下去。在营中办理文章、事务的主薄杨修听到“鸡肋”的口令后,马上收拾行装,准备动身。大家见他这样,都问他怎么知道将要退军。杨修回答说:“你们都知道,鸡肋这东西丢弃它可惜,但吃起来又没有什么肉。以它来比喻汉中,不攻下来可惜,但攻起来又不那么容易。 所以我知道魏王打算退军了。”众人听了将信将疑。第二天,曹操果然下令回师,大家这才信服。

成语造句

这道菜吃起来味如鸡肋,实在是让人提不起兴趣。

成语故事

在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攻打汉中。刘备也派遣军队前来抵抗,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当时,曹操的军队在长期征战后已经疲惫不堪,而且粮草供应也出现了问题。曹操心中犹豫不决,不知道是该继续进攻还是撤军。 一天,曹操正在思考战略时,夏侯淳前来请示夜间的口令。曹操随口说道:“鸡肋。”夏侯淳虽然感到有些奇怪,但还是按照命令传达了下去。 杨修,这位曹操麾下以聪慧著称的谋士,听到这个口令后,立刻开始收拾行李。周围的人都十分不解,纷纷询问他为何如此。杨修解释道:“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今我们在这里进攻也难以取得大的成果,撤军又有些不甘心,就如同鸡肋一般。我猜主公这是有了撤军的心思啊。” 果然,没过多久,曹操就决定撤军了。他深知此时继续僵持下去对自己不利,于是选择了放弃攻打汉中。 杨修的聪明才智在这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能够通过曹操的一个口令,就准确地分析出曹操的心思。然而,他的过于聪慧也引起了曹操的忌惮。后来,曹操还是找了个理由将杨修处死了。 “味如鸡肋”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开来,用来形容那些像鸡肋一样,没有什么价值但又舍不得丢弃的事物或情况。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事情和决策都面临着类似鸡肋的困境,让人左右为难。但正如曹操在这场战争中所做的决策一样,有时候需要果断地做出选择,放弃那些看似重要实则无益的东西,以便更好地前进。而杨修的故事也提醒着我们,在展现自己才华的同时,也要懂得适度,避免因过于张扬而给自己招来祸端。

味如鸡肋-成语图片

味如鸡肋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