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取咎戾
成语拼音
- zì qǔ jiù lì
自取咎戾成语解释
- 指自招罪过。同自取罪戾”。
典故出处
-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目下大敌当前,万不可再事疏忽,自取咎戾!”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行事鲁莽,从不考虑后果,最终导致了严重的错误,这完全是自取咎戾。
成语故事
- 在古代的一个国度里,有一位名叫赵括的年轻人。赵括出身于军事世家,自幼熟读兵书,谈论起兵法战略,头头是道,连他的父亲赵国名将赵奢都难不倒他。
当时,赵国与秦国交战,廉颇将军奉命率军抵御秦军。廉颇深知秦军强大,采取了坚守的策略,试图消磨秦军的士气和粮草。然而,赵王却对廉颇的战略感到不满,认为他太过保守,无法迅速取得胜利。
就在这时,赵括自告奋勇,向赵王表示自己能够击败秦军,为赵国赢得胜利。赵王被赵括的自信和口才所打动,不顾群臣的反对,任命赵括为将军,取代廉颇统领赵军。
赵括上任后,立刻改变了廉颇的战略,他摒弃了坚守的策略,决定主动出击。他按照自己从兵书中所学的理论,对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调动和部署。然而,他却忽略了实际的战场情况和秦军的强大实力。
秦军将领白起深知赵括的弱点,故意佯装败退,诱使赵括带领赵军深入。赵括不知是计,率领军队一路追击,陷入了秦军的包围之中。此时,赵括才发现自己的错误,但为时已晚。
最终,赵军在这场战役中惨败,四十多万士兵被秦军坑杀。赵国因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赵括的自负和轻率,让他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自信地指挥作战,最终导致了赵国的惨重失败。他的行为正是自取咎戾。这一历史事件告诉我们,仅仅凭借理论知识和盲目自信,而不考虑实际情况,必然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灾难。我们应当汲取赵括的教训,在面对重要的决策和行动时,要脚踏实地,结合实际,谨慎行事,以免自取咎戾,追悔莫及。
自取咎戾-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