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取其祸

成语拼音

zì qǔ qí huò

自取其祸成语解释

取取得;祸祸事。自己招来祸事。

典故出处

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故门高之弑,乐器之焚,亦是自取其祸也。”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他行事莽撞,从不考虑后果,最终因为一时冲动的决定而自取其祸。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某个王朝,有一位名叫赵括的年轻将领。 赵括出身于军事世家,自幼熟读兵书,谈论起军事战略来滔滔不绝,就连他的父亲赵国名将赵奢都难以在言辞上胜过他。赵括因此声名远扬,众人皆称赞他的军事才能,认为他将来必能成为一代名将。 然而,赵奢却深知儿子的弱点。他曾忧心忡忡地对妻子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意思是,战争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可赵括却把它说得如此轻松。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真用了他,使赵国军队失败的一定就是他。 后来,秦国攻打赵国,廉颇奉命率军抵御。廉颇深知秦军强大,采取了以守为攻的策略,坚壁不出,试图拖垮秦军。秦军久攻不下,于是使用反间计,派人在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军最怕的是赵括为将。赵王听信了谣言,不顾众人反对,决定撤下廉颇,任用赵括为将。 赵括上任后,立即改变了廉颇的作战策略,他骄傲自大,盲目轻敌,完全按照自己在兵书中所学的理论排兵布阵,妄图一举击败秦军。 秦军将领白起得知赵括接替廉颇后,心中大喜。他佯装败退,诱敌深入,然后派出奇兵切断了赵括军队的后路。赵括的军队被秦军分割包围,粮草断绝。赵括几次率军突围,均以失败告终。最终,赵括在战场上战死,四十多万赵军全军覆没。 赵国经此一役,国力大损,一蹶不振。而赵括也因为自己的狂妄自大、纸上谈兵,最终自取其祸,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还使国家陷入了危亡的境地。 这个故事警示后人,切不可盲目自负,空有理论而无实际经验,否则必将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自取其祸-成语图片

自取其祸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