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取其咎

成语拼音

zì qǔ qí jiù

自取其咎成语解释

咎罪过,祸害。自己造成灾祸或自己找罪受。

典故出处

老子《道德经》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成语典故

想当时因得罪于荆公,自取其咎。(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成语造句

他不听旁人的劝告,一意孤行,最终导致失败,这完全是自取其咎。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一个诸侯国里,有一位名叫卫献公的君主。 卫献公在位初期,还算能勤勉治国,国家也呈现出一番相对稳定的景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变得骄纵自大,对朝政之事开始敷衍了事。 有一次,卫献公召集朝中大臣商议国事。在会议期间,一位大臣提出了一项颇为合理的建议,旨在增强国家的军事防御能力,以防备周边诸侯国可能的侵犯。这本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良策,然而卫献公却因为自己的傲慢和固执,不仅没有认真考虑这个建议,反而当着众多大臣的面,对这位进言的大臣进行了严厉的斥责。 大臣们看到君主如此的刚愎自用,心中都感到十分忧虑。但卫献公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依旧我行我素。 又过了一段时间,卫献公想要外出狩猎游玩。他不顾当时国内正有诸多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执意要带着亲信和侍从们前往。朝中大臣纷纷劝谏,希望他以国事为重,不要贪图玩乐。可卫献公根本不听,甚至对劝谏的大臣们大发雷霆。 他这种荒诞的行为终于引起了国内民众的不满和怨言。而一些心怀叵测的大臣则趁机挑拨,使得国内的局势变得愈发混乱。 与此同时,周边的诸侯国看到卫献公如此昏庸无道,认为这是一个扩张领土的绝佳时机。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对卫国发动了进攻。 卫国的军队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训练和装备,在敌军面前节节败退。而国内的民众也因为对卫献公的不满,不愿全力支持卫国的抵抗。 最终,卫国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惨重的失败,大片领土被敌军侵占。卫献公也在战乱中被迫逃离了自己的国家,过上了流亡的生活。 直到此时,卫献公才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过去的种种错误行为是多么的愚蠢和荒唐。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他的骄傲自大和一意孤行,让他自取其咎,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国家,还成为了天下人的笑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或者个人,一定要保持谦虚谨慎,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切不可因为自己的盲目自大和固执己见而给自己带来灾难。

自取其咎-成语图片

自取其咎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