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鼓待椎

成语拼音

xuán gǔ dài zhuī

悬鼓待椎成语解释

比喻急不可待。

典故出处

《渊鉴类函·乐·鼓二》引明陈耀文《天中记》:“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民舍有鼓为妖。坐未几,鼓自风滚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谓纯仁曰:‘此鼓久不击,见好客至,故自来庭以寻槌耳。’令纯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

成语典故

宋朝时期,范仲淹一天带儿子去民家访问,民房中有鼓妖在他们坐不久时自动滚到前庭,满屋子人都感到害怕。范仲淹慢慢地对纯仁说:“此鼓久不击,见好客至,故自来庭以寻槌耳。”就让纯仁击鼓,那妖鼓立即自破。

成语造句

战场上,敌军已经兵临城下,我方战士们严阵以待,犹如悬鼓待椎,随时准备奋勇杀敌。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正处于风云变幻之际。 这个国家的朝堂之上,有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名为张义。当时国家局势动荡,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奸臣当道,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张义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多次向国君进言,希望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改变现状。 然而,国君却被奸臣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对张义的建议置若罔闻。张义深知这样下去国家必将陷入危难之中,但他没有放弃,依然坚持不懈地寻找着机会。 有一天,敌国突然举兵来犯,边境连连告急。国君这才慌了神,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此时的朝堂之上,众人皆沉默不语,唯有张义挺身而出,他慷慨激昂地陈述了自己的应对之策,并且指出了国家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国君听后,犹豫不决,依然拿不定主意。张义见状,心急如焚,他知道此时就如同那悬鼓待椎,只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和力量来敲响警钟,让国君和众人清醒过来。 于是,张义决定以死相谏。他在朝堂之上,声泪俱下地诉说着国家的危机和百姓的苦难,最后一头撞向了柱子。这一撞,犹如那重锤猛击悬鼓,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响。国君和大臣们被张义的举动震惊了,他们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国君幡然醒悟,采纳了张义的建议,积极组织力量抵抗外敌,同时大力整顿朝纲,清除奸臣。在众人的努力下,国家逐渐摆脱了危机,走上了正轨。 张义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成为了那个敲响悬鼓的椎,他的事迹被人们传颂千古。人们记住了他的忠诚和勇敢,也明白了在关键时刻,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如同那悬鼓待椎一般,勇敢地去敲响警钟,唤醒众人,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退缩和逃避,要有勇气去直面问题,去敲响那悬在我们心中的鼓,为了正义和真理而努力拼搏。正如张义一样,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悬鼓待椎的精神,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悬鼓待椎-成语图片

悬鼓待椎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