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铃解铃

成语拼音

xì líng jiě líng

系铃解铃成语解释

系:缚,系上。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典故出处

明·瞿汝稷《指月录》第23卷:“眼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师曰:‘系者解得。’”

成语典故

南唐时期,法眼宗始祖法眼法师在金陵清凉寺给众僧讲佛经,希望他们潜心向佛,遵守清规戒律。法灯和尚却偏偏不爱遵守这些清规戒律,但人很聪明。法眼法师问谁能从凶猛的老虎脖子上取下金铃来,法灯和尚回答道解铃还须系铃人。

成语造句

这件事十分棘手,还得找到当初系铃的人来解铃才行。

成语故事

在南唐时期,金陵有一座清凉寺,寺中有一位法灯禅师,他性格洒脱自在,行事与众不同。 当时,寺里的众僧经常会因为一些琐事争论不休,整个寺院时常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法灯禅师看在眼里,心中思索着如何才能化解这种局面。 有一天,法灯禅师召集众僧,对他们说:“你们这样争论下去,何时是个头呢?其实很多问题就如同系上的铃铛,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从根源去寻找解决办法,才能真正平息纷争。”众僧听后,若有所思,但似乎并未完全理解禅师的深意。 不久后,寺院中又因为一件小事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法灯禅师并没有直接去制止,而是默默地在一旁观察。只见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局面越来越僵持不下。 这时,法灯禅师缓缓地走上前去,轻声对他们说:“你们可还记得我之前说过的话?系铃解铃啊。”其中一位僧人恍然大悟,说道:“禅师,我明白了,这件事是因我而起,我应该主动去解决它。”于是,这位僧人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向对方道歉,这场争吵就这样平息了。 从那以后,每当寺院中出现类似的矛盾,众僧都会想起法灯禅师的“系铃解铃”之言,不再一味地争执,而是尝试着从自身找原因,主动去解决问题。寺院的氛围也变得越来越和谐宁静。 “系铃解铃”这个成语也由此流传开来,它提醒着人们,许多问题的产生往往与自己有关,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就需要从源头入手,自己去解开那个系上的铃铛。就如同历史上的许多事件,看似复杂难解,但只要找到关键所在,便能迎刃而解。比如一些朝代的兴衰更替,往往是由于统治者自身的问题所导致,只有当他们意识到问题并主动去改变,才有可能避免走向衰落。正如《史记》中所记载的那些兴衰故事,都蕴含着这样的道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当我们面对这些时,不妨想想“系铃解铃”这个成语,从自己做起,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主动地去寻求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或指责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让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系铃解铃-成语图片

系铃解铃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