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与为伍

成语拼音

xiū yǔ wéi wǔ

羞与为伍成语解释

羞:感到羞耻;与:跟;为伍:作伙伴。比喻把跟某人在一起认为是可耻的事。

典故出处

《史记·淮队侯列传》:“生乃与哙等为伍。”《后汉书·党锢传》:“逮桓灵之间,主政荒谬,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

成语典故

秦末汉初时,由于汉王刘邦能够招贤纳士,广罗人才,所以许多有本领的谋士、大将纷纷投在他的门下。在这些人才中,韩信是一个突出的人物,曾被萧何称为“国士无双”的难得之将才。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韩信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为后来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韩信功高势大,引起了不少人的妒嫉,也引起了刘邦的不安。汉朝建立不久,有人向刘邦报告,说韩信想谋反,刘邦用计逮捕了他,后因查无实据,才放了他。  韩信虽然被释放并封为淮阴侯,但心中总是闷闷不乐。他始终认为自己功劳大,本领高,对其他一些大臣和将领都看不上,便经常告病不上朝。他眼见周勃、樊哙、灌婴等人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更是不愿意和他们一块儿上朝。  有一次,韩信从樊哙的门口经过,樊哙很殷勤地把他请到家里,很客气地说:“大王肯光临敝舍,臣下我感到十分荣幸。”韩信本来就瞧不起樊哙,现在见樊哙虚情假义地来这一套,越觉讨嫌,坐了一会儿,就告辞了。樊哙跪着把韩信送走。韩信一出大门,笑了笑说:“我真丢人,这一辈子竟然同樊哙这样的人在一起共事!”  “羞与哙伍”即以和樊哙这样的人在一起共事感到羞耻,据此,人们引伸出“羞与为伍”这句成语,表示耻于同自己所轻视的人在一起。

成语造句

他的那些行为实在让人不耻,我可不想与这样的人有任何关联,简直羞与为伍。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的伍举因岳丈犯事而受到牵连,被迫逃离楚国,准备投奔晋国。在路过郑国时,伍举遇到了好友蔡国大夫声子。两人见面后,声子询问伍举为何要离开楚国。伍举便向声子倾诉了自己的遭遇。 声子十分同情伍举的处境,决定帮助他回到楚国。声子回到楚国后,找到了楚国的令尹子木,向他讲述了伍举的才华和遭遇,希望能让伍举回国。子木起初有些犹豫,但在声子的极力劝说下,最终同意召回伍举。 然而,在楚国的朝堂上,有一些大臣对伍举心怀嫉妒和怨恨,他们不愿意看到伍举重新受到重用。这些大臣们时常在子木面前说伍举的坏话,试图阻止伍举在楚国立足。 其中有一个名叫椒举的大臣,他为人阴险狡诈,与伍举一向不和。他在子木面前不断诋毁伍举,说伍举是个不忠不义之人,不应该让他回到楚国。子木听了椒举的话后,心中开始动摇,对伍举也产生了怀疑。 伍举得知这些情况后,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他觉得与椒举这样的小人同朝为官,简直是一种耻辱,他不屑与椒举为伍。伍举决定再次离开楚国,他对声子说:“我羞与为伍,这样的朝堂不值得我留恋。” 声子再次极力劝阻伍举,他对伍举说:“你不能因为椒举这样的小人而放弃自己的前途,楚国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你应该留下来,用你的才华和智慧证明自己的价值,让那些诋毁你的人无话可说。”伍举听了声子的话后,沉思了许久。最终,他决定留下来,继续为楚国效力。 伍举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逐渐重新获得了楚国的信任和重用。他在楚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楚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椒举最终因为自己的恶行而遭到了惩罚。 “羞与为伍”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它表达了人们对那些品德恶劣、行为不端的人不屑与之交往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保持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底线,远离那些不良之人,以免受到他们的负面影响。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用自己的行动和成就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羞与为伍-成语图片

羞与为伍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