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與爲伍

成語拼音

xiū yǔ wéi wǔ

羞與爲伍成語解釋

羞:感到羞恥;與:跟;爲伍:作夥伴。比喻把跟某人在一起認爲是可恥的事。

典故出處

《史記·淮隊侯列傳》:“生乃與噲等爲伍。”《後漢書·黨錮傳》:“逮桓靈之間,主政荒謬,國命委於閹寺,士子羞與爲伍。”

成語典故

秦末漢初時,由於漢王劉邦能夠招賢納士,廣羅人才,所以許多有本領的謀士、大將紛紛投在他的門下。在這些人才中,韓信是一個突出的人物,曾被蕭何稱爲“國士無雙”的難得之將才。在滅秦和楚漢戰爭中,韓信充分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爲後來西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由於韓信功高勢大,引起了不少人的妒嫉,也引起了劉邦的不安。漢朝建立不久,有人向劉邦報告,說韓信想謀反,劉邦用計逮捕了他,後因查無實據,才放了他。  韓信雖然被釋放並封爲淮陰侯,但心中總是悶悶不樂。他始終認爲自己功勞大,本領高,對其他一些大臣和將領都看不上,便經常告病不上朝。他眼見周勃、樊噲、灌嬰等人人前一套,人後一套,更是不願意和他們一塊兒上朝。  有一次,韓信從樊噲的門口經過,樊噲很殷勤地把他請到家裏,很客氣地說:“大王肯光臨敝舍,臣下我感到十分榮幸。”韓信本來就瞧不起樊噲,現在見樊噲虛情假義地來這一套,越覺討嫌,坐了一會兒,就告辭了。樊噲跪着把韓信送走。韓信一出大門,笑了笑說:“我真丟人,這一輩子竟然同樊噲這樣的人在一起共事!”  “羞與噲伍”即以和樊噲這樣的人在一起共事感到羞恥,據此,人們引伸出“羞與爲伍”這句成語,表示恥於同自己所輕視的人在一起。

成語造句

他的那些行爲實在讓人不恥,我可不想與這樣的人有任何關聯,簡直羞與爲伍。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楚國的伍舉因岳丈犯事而受到牽連,被迫逃離楚國,準備投奔晉國。在路過鄭國時,伍舉遇到了好友蔡國大夫聲子。兩人見面後,聲子詢問伍舉爲何要離開楚國。伍舉便向聲子傾訴了自己的遭遇。 聲子十分同情伍舉的處境,決定幫助他回到楚國。聲子回到楚國後,找到了楚國的令尹子木,向他講述了伍舉的才華和遭遇,希望能讓伍舉回國。子木起初有些猶豫,但在聲子的極力勸說下,最終同意召回伍舉。 然而,在楚國的朝堂上,有一些大臣對伍舉心懷嫉妒和怨恨,他們不願意看到伍舉重新受到重用。這些大臣們時常在子木面前說伍舉的壞話,試圖阻止伍舉在楚國立足。 其中有一個名叫椒舉的大臣,他爲人陰險狡詐,與伍舉一向不和。他在子木面前不斷詆譭伍舉,說伍舉是個不忠不義之人,不應該讓他回到楚國。子木聽了椒舉的話後,心中開始動搖,對伍舉也產生了懷疑。 伍舉得知這些情況後,感到非常失望和憤怒。他覺得與椒舉這樣的小人同朝爲官,簡直是一種恥辱,他不屑與椒舉爲伍。伍舉決定再次離開楚國,他對聲子說:“我羞與爲伍,這樣的朝堂不值得我留戀。” 聲子再次極力勸阻伍舉,他對伍舉說:“你不能因爲椒舉這樣的小人而放棄自己的前途,楚國需要你這樣的人才。你應該留下來,用你的才華和智慧證明自己的價值,讓那些詆譭你的人無話可說。”伍舉聽了聲子的話後,沉思了許久。最終,他決定留下來,繼續爲楚國效力。 伍舉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努力,逐漸重新獲得了楚國的信任和重用。他在楚國的政治、軍事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爲楚國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而椒舉最終因爲自己的惡行而遭到了懲罰。 “羞與爲伍”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它表達了人們對那些品德惡劣、行爲不端的人不屑與之交往的態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保持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底線,遠離那些不良之人,以免受到他們的負面影響。同時,我們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和能力,用自己的行動和成就來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

羞與爲伍-成語圖片

羞與爲伍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