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长不及马腹

成语拼音

biān cháng bù jí mǎ fù

鞭长不及马腹成语解释

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典故出处

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杜预注:“言非所击。”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楚庄王仗着势力强大不征得宋国同意派大夫申舟经宋国出使齐国,宋国杀了申舟。楚庄王派兵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大夫伯宗向晋景公建议不要出兵,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没有理由为了宋国而得罪楚国。

成语造句

他想要去干涉那件事,却发现自己的能力实在有限,真是鞭长不及马腹。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当时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叫做楚国,其势力范围不断扩张。 楚国的国君楚庄王野心勃勃,意图征服周边更多的土地和国家。有一次,楚国准备攻打宋国。消息传到宋国后,宋国上下一片恐慌。宋文公急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大臣们纷纷发表意见,有的主张求和,有的主张抵抗。其中有一位大臣站出来说道:“大王,楚国实力强大,我们与之正面交锋恐怕胜算不大。但是我们可以据城坚守,等待时机。”宋文公思考片刻后,决定采纳这个建议,下令全国军民加强防守,准备抵御楚国的进攻。 楚国的军队很快就兵临城下,对宋国展开了猛烈的攻击。然而,宋国军民团结一致,凭借坚固的城墙和顽强的抵抗,使得楚国军队久攻不下。 楚庄王见此情形,十分恼怒。他决定亲自指挥战斗,试图一举攻破宋国的城池。就在这时,他的一位谋士前来劝阻道:“大王,我们此次出征已经许久,士兵们疲惫不堪,而且我们的补给线也拉得很长。如今宋国坚守不出,我们继续强攻下去恐怕会得不偿失。况且,我们现在的情况就如同‘鞭长不及马腹’,想要达到目的并非易事啊。” 楚庄王听了谋士的话,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自己的决策可能有些鲁莽,不能只一味地强攻。于是,他下令暂时停止进攻,重新审视当前的局势。 经过一番思考和权衡,楚庄王最终决定与宋国议和。宋国见楚国主动提出议和,也欣然同意。就这样,楚国和宋国避免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双方达成了暂时的和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盲目行动,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有时候,过于强硬的手段可能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像楚国攻打宋国时,虽然实力强大,但也会遇到“鞭长不及马腹”的情况。我们需要懂得适时地调整策略,采取更加明智和灵活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同时,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在处理事情时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不能仅凭一时的冲动和欲望行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立足,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鞭长不及马腹-成语图片

鞭长不及马腹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