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成语拼音
- 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成语解释
- 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典故出处
-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成语典故
- 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成语造句
- 在辩论会上,他巧妙地运用对方的观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对方无法反驳。
成语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热闹的集市。集市上有一个特别的商人,他售卖各种各样的兵器。
一天,这个商人摆出了他新到的一批矛和盾。他大声吆喝着:“快来看看啊,我的矛锋利无比,天下没有它刺不穿的东西!”众人被他的吆喝声吸引过来,对那矛的锋利程度啧啧称奇。
过了一会儿,商人又拿起一面盾,夸口道:“再看看这面盾,坚固无比,任何矛都无法刺穿它!”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年轻人。
年轻人看着商人,笑着说:“你刚刚说你的矛能刺穿所有东西,现在又说你的盾任何矛都刺不穿,那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商人顿时哑口无言,满脸通红,不知该如何回答。
周围的人见状,纷纷哈哈大笑起来。这个商人本想凭借自己的口才吹嘘自己的商品,却不曾想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他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无法自圆其说。
在历史上,也有类似这样自相矛盾的事例。比如,有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常常会说出前后矛盾的话或做出相互矛盾的行为。就像有的统治者一面宣扬着仁政,另一面却实施着残暴的统治,这与他们所说的话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个成语就由此而来,它提醒着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相互抵触。否则,就会像那个商人一样,成为众人的笑柄。我们在生活中也要避免陷入这样的矛盾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让自己的言行符合逻辑和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
如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个成语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自我抵触、无法自圆其说的言论或行为,也警示着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一致,避免出现类似的尴尬局面。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