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强凌弱

成语拼音

jǐ qiáng líng ruò

以强凌弱成语解释

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典故出处

《庄子·盗跖》:“自是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成语典故

孔子有位朋友叫柳下季,他的弟弟跖是战国初期奴隶起义的领袖,人称盗跖。有一次,孔子去找跖,想劝他别再为害天下。跖对孔子说:“你所说的话如顺从我心意就让你活命,如违逆我心意就让你死。”孔子说,跖足可以南面称王,但却被称为盗,应该以此为耻。听了这些话,跖非常生气,大声斥责孔子说:“不要拿名利引诱我,把我当做愚昧的人。”然后,话锋一转,跖又说:“自黄帝时起,就争斗不止,血战不停。尧和舜兴起后,又设立了百臣。商汤流放了他的国君,周武王杀死了商纣。从那以后,大家都凭借强大欺凌弱小,以多数侵略少数。所以自商汤、周武王开始,他们都已属于作乱的一类人了。现在,你却把文武那一套东西教给后世,蒙蔽天下之主,借以求得富贵。所以我认为,天下的盗贼都比不过你。为什么人们不叫你盗王,而偏叫我盗跖?”最后,跖说孔子所说的那些,都是他所不愿听的,并叫孔子立刻离开。孔子叹气说,自己这是自讨苦吃,摸老虎胡须还险些被老虎吃掉。

成语造句

在社会中,我们绝不能容忍那种以强凌弱的行为存在,而应该倡导公平与正义。

成语故事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家名为卫国。卫国虽然不算强大,但国内也有着自己的秩序和稳定。 当时,卫国的朝堂上有一位大臣名叫宁戚。宁戚心怀壮志,渴望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有一天,卫国决定与邻国齐国进行一场外交活动,宁戚被选派前往齐国。 当宁戚到达齐国后,他发现齐国正处于一种颇为傲慢的状态。齐国自恃国力强盛,对卫国等小国常常表现出轻视和不尊重的态度。在外交谈判中,齐国的使者凭借着国家的强大,处处对卫国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试图以强凌弱,逼迫卫国做出让步。 宁戚心中十分愤慨,他深知这样下去卫国将面临诸多不利。于是,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毫不退缩地指出齐国这种行为的不妥之处。他引用了许多历史典故和先贤的事例,表明以强凌弱并非长久之道,只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齐国使者一开始对宁戚的反驳感到十分恼怒,但随着宁戚有条有理的阐述,他们也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宁戚强调,国家之间的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尊重和互利的基础上,而不是通过欺压弱小来获取利益。 最终,齐国使者被宁戚的言辞所打动,他们意识到自己国家的做法确实有失偏颇。经过重新协商,双方达成了较为公平合理的协议,避免了卫国因为齐国的以强凌弱而遭受损失。 宁戚回到卫国后,受到了国人的尊敬和赞扬。他的勇敢和智慧成为了卫国人民的榜样,也让其他国家对卫国刮目相看。而齐国也因为这次事件,开始反思自己的外交策略,逐渐收敛了以强凌弱的行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强者的以强凌弱时,我们不能轻易屈服,而应该像宁戚一样,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争取公平和正义。同时,也提醒那些强大的国家,以强凌弱并非是一种值得推崇的行为,只有建立在平等和尊重基础上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长久的和平与发展。历史上,有太多因为以强凌弱而引发的战争和灾难,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世界。

以强凌弱-成语图片

以强凌弱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