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參殺人
成語拼音
- zēng shēn shā rén
曾參殺人成語解釋
- 比喻流言可畏。
典故出處
- 《戰國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魯國有一個與大思想家曾參同名的人在外殺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參的母親那裏說:“曾參殺了人。”曾母回答說:“我兒不會殺人。”照常織布。沒多久又有人跑來誤傳曾參殺了人,這時曾母害怕,就投杼逾牆而走。
成語造句
- 關於他品行不端的謠言四起,雖純屬子虛烏有,但三人成虎,讓人不禁聯想到曾參殺人的故事,假的也快被傳成真的了。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的魯國,有一個名叫曾參的人,他以品德高尚而聞名。
有一天,一個與曾參同名同姓的人在鄰城殺了人。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曾參的家鄉。
最先聽到這個傳聞的人急忙跑去告訴曾參的母親:“不得了啦,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正在織布,她頭也不擡地說:“我的兒子我瞭解,他絕不會做出這種事,你肯定是弄錯了。”說完便繼續織布,絲毫不爲所動。
過了一會兒,又有一個人跑來對曾參的母親說:“伯母,不好了,曾參真的殺人了!”曾母依然鎮定自若,堅信自己的兒子不會幹出這樣的事,她淡定地說:“不可能,我的兒子一向仁厚善良,絕不會殺人。”
然而,當第三個報信的人跑來,氣喘吁吁地說:“曾參在外面殺了人,現在已經被官府抓住了!”曾母這次開始有些疑慮和擔心了,她的心裏不禁打起鼓來,手中的梭子也掉落在地上。她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對兒子過於自信了,畢竟連續三個人都這麼說。在衆人的傳言和自己的疑慮之下,曾母最終扔下織布機,慌慌張張地翻牆逃走了。
其實,真正的曾參根本沒有殺人,只是同名同姓之人犯下的罪行。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謠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哪怕是對於像曾參這樣品德高尚之人的母親,在接二連三的謠言衝擊下,也難免會產生動搖。
這也正如《戰國策》中所說:“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三人都傳言曾參殺人,曾母便由最初的堅信不疑到最後倉皇出逃。這個故事深刻地警示着人們,對於未經證實的消息,不可輕易相信和傳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和不良後果。同時也提醒我們,即使一個人有着良好的聲譽和品德,也可能在謠言的影響下遭受無端的懷疑和誤解。在生活中,我們要保持理性和判斷力,不要被輕易誤導。
曾參殺人-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