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杼择邻

成语拼音

duàn zhù zé lín

断杼择邻成语解释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典故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成语造句

母亲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成长环境,不惜搬家多次,这种断杼择邻的做法体现了她对孩子深深的爱。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孩子名叫孟轲,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孟子。 孟轲小的时候,他家住在一片坟地附近。年幼的孟轲常常会看到人们在坟地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他便有样学样,和小伙伴们玩起了办理丧事的游戏,一会儿磕头跪拜,一会儿哭哭啼啼。孟轲的母亲看到这一幕,皱起了眉头,她深知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于是,孟母决定搬家。他们搬到了一个集市附近。然而,集市的喧闹和繁杂也给孟轲带来了新的影响。孟轲开始模仿商人们的叫卖声,还和小伙伴们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孟母意识到,这里依然不是一个理想的居住之地。 为了给孟轲找到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孟母再次带着他搬家。这一次,他们搬到了一所学校旁边。这里每天都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看到学生们彬彬有礼的举止。孟轲被这种氛围深深吸引,开始模仿学生们读书、写字,逐渐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看到孟轲的变化,孟母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自己找到了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地方。 在孟轲的学习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段时间,孟轲开始变得有些懈怠,对学习不那么上心了。孟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一天,孟母正在织布,孟轲却从学堂回来后就开始玩耍。孟母十分生气,她拿起一把剪刀,当着孟轲的面,把正在织的布剪断了。孟轲被母亲的举动惊呆了,他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孟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织布要靠一丝一线长期地积累,才能织成一匹完整的布。你的学习也是一样,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如果中途放弃,就像这被剪断的布一样,会前功尽弃。” 孟轲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从此刻苦学习,坚持不懈。最终,他成为了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孟母为了孩子的成长,三次搬家,最终选择了一个有利于孟轲学习的好邻居。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断杼择邻”这个成语的深刻内涵。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典范。她让我们明白,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而教育孩子更需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正确的方法。 在历史的长河中,“断杼择邻”的故事一直激励着无数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才华的人。这个成语也提醒着我们,要重视身边的环境和人对自己的影响,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断杼择邻-成语图片

断杼择邻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