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竖为虐
成语拼音
- èr shù wéi nüè
二竖为虐成语解释
-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缠身。
典故出处
- 《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成语典故
-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梦见体内有两个小孩,一个说名医来了快逃吧,一个则说躲到膏肓之间。秦桓公派名医缓前去为其治病,把好脉后摇头叹息说:“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药力是无法到达的。”没过多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成语造句
- 他最近身体一直不好,仿佛被二竖为虐,备受病痛折磨。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派人到秦国去请名医。秦桓公便派了一位名叫医缓的医生去晋国。
医缓还没有到达晋国时,晋景公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两个小孩,其中一个小孩说:“那个医缓可是个良医啊,他来了恐怕会伤害我们,我们该往哪里逃呢?”另一个小孩说:“我们躲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看他能把我们怎样。”
不久后,医缓来到了晋国,为晋景公诊断后,他面色沉重地说:“大王的病已经无法医治了。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针灸和药力都不能达到,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晋景公听后,想起了自己做的那个梦,感叹道:“你真是神医啊,和我梦中的情景一模一样。”
后来,晋景公的病情果然越来越严重,最终还是去世了。而“二竖为虐”这个成语也就由此流传开来,用来形容疾病缠身,被病魔折磨。
在古代历史中,有许多关于疾病和医治的故事。例如,神医扁鹊的故事也广为流传。他能够通过望闻问切准确地判断病情,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这些故事都反映了古人对健康和疾病的关注,以及对医术的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当我们面对疾病时,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日常的保健和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保持健康和活力。
总之,“二竖为虐”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健康,关注疾病,同时也让我们对古代的医学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竖为虐-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