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须弃袍
成语拼音
- gē xū qì pào
割须弃袍成语解释
- 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典故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成语典故
- 三国时期,曹操派大将钟繇攻蜀未成,退守潼关,就改派曹洪、徐晃驻守潼关,才九天时间曹洪丢了潼关。曹操率军亲自攻打潼关,结果被马超打得大败,为了逃命,曹操割掉自己的胡须,丢掉自己的战袍,化装逃回到自己的大本营。
成语造句
- 曹操在战场上遭遇惨败,为了保命竟然做出了割须弃袍这样狼狈的举动。
成语故事
- 在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与马超在潼关交战。
马超乃是一员猛将,英勇无比,他带领的西凉军也是锐不可当。曹操见马超来势汹汹,心中也有些忌惮。
战争一开始,马超就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曹军连连败退。曹操亲自上阵指挥,但马超的勇猛让曹军陷入了困境。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马超突然杀到曹操面前,曹操大惊失色,慌忙逃窜。马超在后面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曹操。曹操为了保命,竟然不顾一切地割下自己的胡须,扔掉了自己的战袍,以此来改变自己的模样,避免被马超认出。
曹操的这一举动,虽然看似狼狈不堪,但却让他成功地逃脱了马超的追杀。然而,这也成为了他一生中颇为尴尬的一幕。
后来,人们就用“割须弃袍”这个成语来形容人在危急时刻狼狈逃窜,不顾体面的样子。这个故事也充分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形势的瞬息万变。曹操虽然是一代枭雄,但在面对马超这样的强敌时,也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来保全自己。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马超的勇猛和果敢,他的威名在这场战斗中更加响亮。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故事不断提醒着我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要懂得随机应变,放下所谓的面子和尊严,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割须弃袍-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