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憤不平

成語拼音

fèn fèn bù píng

憤憤不平成語解釋

憤憤很生氣的樣子。心中不服,感到氣憤。

典故出處

《漢書·劉據傳》太子進則不得見,退則困於亂臣,獨冤結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殺充,恐懼逋逃。”唐·許嵩《建康實錄》自爾憤憤不平,每酒後輒詠魏武帝樂府。”

成語典故

王子成父諸人,俱憤憤不平,請於桓公,欲劫魯侯,以報曹沫之辱。★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

成語造句

他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心中的委屈無處訴說,周圍人瞭解情況後都爲他憤憤不平。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李義的年輕人。 李義生活在一個小村莊裏,雖然家境貧寒,但他心地善良且勤勞肯幹。一天,李義所在的村莊遭受了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一夥強盜洗劫了村莊,搶走了村民們的財物,還打傷了許多人。李義看着村民們遭受苦難,心中充滿了憤怒和悲痛。 在強盜離去後,村民們開始重建家園。然而,當地的官府卻對這件事不聞不問,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來抓捕強盜,爲村民們伸張正義。李義對此感到憤憤不平,他覺得官府不作爲,沒有盡到保護百姓的責任。 李義決定自己去尋找線索,爲村民們討回公道。他四處打聽強盜的下落,歷經艱辛,終於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原來,這夥強盜與官府中的一些官員勾結,他們每次作案後都會給官員們好處,所以官府纔對他們的惡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李義得知真相後,更加氣憤不已。他想要告發這些官員,但他深知自己勢單力薄,很難與他們對抗。然而,他並沒有放棄,他想到了一個辦法。李義開始收集證據,將強盜與官員勾結的事情詳細記錄下來。 終於,李義等到了一個機會。當時,皇帝正在微服私訪,來到了他們這個地方。李義鼓起勇氣,攔住了皇帝的去路,將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訴了皇帝。皇帝聽後大怒,立刻下令嚴查此事。 經過一番調查,真相大白,那些與強盜勾結的官員都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強盜們也被一網打盡。村民們對李義感激涕零,而李義也因爲他的勇敢和正義而受到了人們的尊敬。 從那以後,李義的故事在當地流傳開來,人們都記住了這個爲了正義而憤憤不平,勇敢抗爭的年輕人。他的事蹟也激勵着更多的人,在面對不公平時,敢於挺身而出,爲了真理和正義而奮鬥。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遇到不公正的事情時,不能只是默默忍受,而應該像李義一樣,勇敢地站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怒,爲了公平和正義而努力。即使面對強大的敵人和困難,我們也不能退縮,因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憤憤不平-成語圖片

憤憤不平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