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左右而言他

成語拼音

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

顧左右而言他成語解釋

看着兩旁的人,說別的話。形容無話對答,有意避開本題,用別的話搪塞過去。

典故出處

《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成語典故

齊宣王喜歡窮兵黷武,聚斂財物,上大夫封悅請孟子勸告齊宣王。孟子問齊宣王朋友受託而不盡責與官員不稱職該怎麼辦,齊宣王回答道斷交與撤職。當孟子問到君主對外用兵、對內斂財該怎麼辦?齊宣王東張西望而不回答。

成語造句

當被問到關鍵問題時,他卻開始顧左右而言他,試圖轉移話題。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孟子曾多次到齊國去宣揚他的仁政思想。有一次,孟子對齊宣王說:“大王,有一個人,他的妻子獨自一人在家裏,鄰居跑來調戲她。她很生氣,等她丈夫回來後,就告訴了他。那她的丈夫應該怎麼做呢?” 齊宣王想了想,說:“那當然是去斥責那個鄰居。” 孟子接着說:“要是這個丈夫不但不去斥責鄰居,反而還和那鄰居稱兄道弟,那又該如何呢?” 齊宣王聽了,有些尷尬,不知該如何回答。 孟子又說:“大王,如果您手下的大臣不能管理好自己的下屬,那該怎麼辦呢?” 齊宣王敷衍着說:“那就罷免他。” 孟子繼續追問:“那要是一個國家治理得不好,社會不安定,那又該由誰來負責呢?” 齊宣王見孟子把話題引到了自己身上,開始變得不自在起來,他沒有直接回答孟子的問題,而是東看看,西看看,然後說一些別的事情,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見此情形,知道齊宣王並沒有真正理解和接受他的仁政主張。他意識到,要讓齊王這樣的統治者完全接受新的思想和理念並非易事。 後來,“顧左右而言他”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用來形容一個人故意迴避關鍵問題,轉而談論其他無關緊要的事情。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常常能看到許多人在面對難以回答或不願面對的問題時,採取這種方式來逃避責任或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比如有些官員在面對民衆的質疑時,不正面迴應,而是顧左右而言他,試圖矇混過關。這種行爲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人們對其失去信任。我們應當以史爲鑑,勇於面對問題,真誠地迴應他人的關切,而不是像齊宣王那樣顧左右而言他。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顧左右而言他-成語圖片

顧左右而言他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