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下在心
成語拼音
- gāo xià zài xīn
高下在心成語解釋
- 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況,採取適當辦法。後形容能胸有成竹地處理事情。
典故出處
- 《左傳·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
成語典故
- 公元前594年,楚莊王率軍攻打宋國。宋國派樂嬰齊去晉國求救。晉景公看不慣楚國的恃強欺弱,準備出兵救宋。大夫伯宗認爲晉國是鞭長莫及,他說:“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成語造句
- 對於這件事該如何處理,他早已高下在心,有了自己明確的判斷。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鄭國的子皮想讓尹何去治理一個封邑。子產認爲尹何太年輕,沒有經驗和能力去承擔這樣的重任,他對子皮說:“子於鄭國,棟也。棟折榱崩,僑將厭焉,敢不盡言?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制焉。其爲美錦,不亦多乎?僑聞學而後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獵,射御貫,則能獲禽;若未嘗登車射御,則敗績厭覆是懼,何暇思獲?”意思是說,子皮在鄭國如同棟樑,如果棟樑折斷,屋椽也會崩塌,他不能不盡心直言。就像有美麗的錦緞,不會讓人去學着裁剪製作。重要的官職和封邑,是自身的庇護所,卻讓沒有經驗的人去治理。這豈不是比錦緞還珍貴得多嗎?他聽說先學習然後從政,沒聽說拿從政來學習的。如果真的這樣做,一定會有害處。就像打獵,射箭駕車熟練了,才能獵獲禽獸;如果從來沒有上車射箭駕車,就會擔心失敗翻車,哪裏還有時間去想收穫呢?
子皮聽了子產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改變了主意。他感慨地說:“吾聞之:‘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遠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爲鄭國,我爲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後知不足。自今請雖吾家,聽子而行。”意思是他聽說君子致力於瞭解大的、遠的事情,小人致力於瞭解小的、近的事情。衣服穿在自己身上,他知道小心愛惜;重要的官職和封邑,是用來庇護自身的,他卻疏遠而輕視。沒有子產的話,他都不知道。以前他說過:“你治理鄭國,我治理我的家,來庇護自己,這就可以了。”現在才知道這樣做是不夠的。從今以後請求即使是他的家,也聽從子產的安排。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子產對於任用官員有着自己的判斷和思考,他能根據實際情況來權衡利弊,而不是隨意做出決定。而子皮也能虛心接受子產的建議,體現了他的大度和明智。
“高下在心”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原指做事要斟酌情況,採取適當辦法。後形容能胸有成竹地處理事情。在這個故事裏,子產在面對子皮的決定時,能夠心中有自己的衡量和判斷,不盲目附和,正是“高下在心”的體現。這也提醒我們在面對各種事情時,要有自己的思考和主見,不能人云亦云,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明智的決策。
高下在心-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