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臂之盟
成語拼音
- gē bì zhī méng
割臂之盟成語解釋
- 割臂刺破胳臂;盟盟約。原指春秋戰國時魯莊公與孟任割破胳臂,訂下婚約◇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寧約(指男女祕訂婚約)。
典故出處
- 《左傳·莊公三十二年》初,公築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閟。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成語典故
- 如昭公諱孟子之姓,莊公強割臂之盟,是婚姻之禮廢了,那淫僻之亂莫不從此而生。★清·李汝珍清《鏡花緣》第五十二回
成語造句
- 他曾經爲了那所謂的愛情,做出了許多衝動的事,甚至想要效仿古人來個割臂之盟,好在最終理智戰勝了衝動。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鄭國的祭足掌握着國家的大權。鄭莊公去世後,祭足擁立了鄭昭公爲國君。
鄭昭公還有個弟弟公子突,他的母親是宋國雍氏家族的女兒。宋國國君宋莊公一直想扶持公子突登上鄭國國君之位,以此來擴大自己在諸侯國中的影響力。於是,宋莊公想出了一個計謀。
他派人將祭足誘騙到宋國,並將其囚禁起來。祭足在宋國的威逼利誘下,無奈地答應與宋國結盟,幫助公子突回國奪取君位。爲了表示結盟的誠意,祭足與宋國的使者歃血爲盟。但是,宋國使者覺得這樣還不夠,他們要求祭足與他們進行一個更爲特殊的儀式——割臂之盟。
祭足心中雖有不情願,但在當時的處境下也別無他法,只能用刀割破自己的手臂,讓鮮血流出來,與宋國使者的血混合在一起,以此表明自己堅定的承諾。
在宋國的支持下,公子突順利地回到鄭國,趕走了鄭昭公,自己當上了國君,即鄭厲公。然而,鄭厲公當上國君後,對祭足的專權感到十分不滿,他一直想要擺脫祭足的控制。
祭足在經歷了這些事情後,也變得更加謹慎和小心。他深知自己與宋國的割臂之盟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但此時已無法反悔。
鄭國內部的權力鬥爭持續不斷,局勢十分複雜。而祭足與宋國的割臂之盟也成爲了春秋時期一段特殊的歷史。
割臂之盟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它形容男女相愛時立下的誓言,就如同祭足與宋國之間這種鄭重的約定。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故事提醒着人們,在面對重大抉擇和利益誘惑時,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否則可能會陷入難以擺脫的困境。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複雜的政治關係和權力鬥爭,以及人們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一面。
割臂之盟-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