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喜功

成語拼音

hào dà xǐ gōng

好大喜功成語解釋

指不管條件是否許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用以形容浮誇的作風。

典故出處

宋·羅泌《路史·前紀》卷四:“昔者漢之武帝,好大而喜功。”《新唐書·太宗紀贊》:“至其牽於多愛,復立浮屠,好大喜功,勤兵於遠,此中材庸主之所常爲。”

成語典故

漢武帝時北方的匈奴又向漢室要求和親,漢武帝採納王恢的假和親的意見,就派衛青、李廣、霍去病等大將軍率軍攻打匈奴,又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漢武帝是一個想做大事、統一天下的人,國家漸漸強大起來。

成語造句

他總是不切實際地追求一些難以實現的目標,這種好大喜功的行爲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位帝王,他的故事充滿了爭議。 漢武帝劉徹,一位極具雄心壯志的統治者。在他統治的初期,國家繁榮昌盛,他決心要建立不世功勳,讓大漢的威名遠揚。他積極開拓疆土,多次發動對外戰爭。 爲了打擊北方的匈奴,他派遣衛青、霍去病等名將率領大軍深入大漠,歷經多次浴血奮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的慾望似乎越來越難以滿足。他渴望更大的成就,更大的榮耀。 在追求這些的過程中,他逐漸變得好大喜功。他不顧國家財力和民力的承受能力,不斷地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和建設工程。他下令修建豪華的宮殿、園林,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同時,他的頻繁戰爭也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百姓們生活困苦,流離失所,但漢武帝卻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沉浸在自己的宏圖偉業中,認爲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國家的強盛和榮耀。 然而,這種好大喜功的行爲最終還是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國內經濟面臨困境,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一些有識之士開始對漢武帝的行爲提出批評和勸諫,但他卻不以爲然。 直到晚年,漢武帝纔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意識到自己的好大喜功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於是發佈了著名的“輪臺罪己詔”,表達了自己的悔意和決心改正的態度。 漢武帝的故事是一個典型的好大喜功的例子。他的初衷或許是好的,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國家更加強大,但過度追求功績卻讓他迷失了方向,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痛苦。這個故事也提醒着後人,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被慾望所驅使,要兼顧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做到適度、合理地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好大喜功-成語圖片

好大喜功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