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先生

成語拼音

hǎo hǎo xiān shēng

好好先生成語解釋

與人無爭,只求相安無事的人。

典故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南郡龐士元聞司馬德操在潁川”劉孝標註引《司馬徽別傳》載:司馬徽稱一切東西皆“佳”,故有“好好先生”之號。

成語典故

劉備投奔荊州牧劉表後,深感要擴大自己的力量,必須得到有智謀的人輔佐。他聽說有個名叫司馬徽的人,在襄陽地區很有聲望,特地去拜訪他,請教他對天下大勢的看法。就在這次會見中,司馬徽向劉備推薦了兩個俊傑,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龐統。後來,這兩人都成爲劉備的重要謀士。司馬徽善於識別人才,但由於當時社會鬥爭相當複雜,他自己卻經常裝糊塗,從來不說別人的短處,不管是好是歹,他總是回答“好”。日子久了,他也就成爲“好好先生”。二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問他近來身體是否安好。司馬徽回答說:“好”。又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前來拜訪,傷心地談起了自己的兒子死了。不料,司馬徽聽了竟說:“太好”。他的妻子等朋友走後責備他說:“人家以爲你是有德行的人,所以直言相告。哪裏有聽別人說兒子死了,反而說好的?”司馬徽回答說:“好啊,你的話也是太好。”妻子聽了,弄得哭笑不得。

成語造句

他無論對誰都一團和氣,從不與人爭執,簡直就是個好好先生。

成語故事

在東漢末年,有一個人叫司馬徽,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學者。 司馬徽知識淵博,品德高尚,但他有一個特別的處世方式。無論別人和他談論什麼事情,或者向他請教什麼問題,他總是回答“好”“好”“好”。 有一次,鄰居家的一頭牛丟了,着急地跑來問司馬徽有沒有看到。司馬徽不假思索地說:“好。”鄰居一臉疑惑,但也沒多問就走了。過了幾天,那牛自己回來了,鄰居才明白司馬徽當時的意思可能只是表示知道了這件事。 又有一回,有人跑來告訴他自己的兒子去世了,司馬徽依舊回答“好”。這人非常生氣,覺得司馬徽太不近人情了。然而,司馬徽其實並非冷漠無情,他只是習慣用這種方式避免與人產生衝突和矛盾。 時間長了,人們漸漸知道了司馬徽的這個特點,就送了他一個“好好先生”的稱號。其實,司馬徽的這種做法在當時那個戰亂頻繁、人心惶惶的時代背景下,也有他的無奈之處。在那個動盪的社會裏,說錯一句話可能就會給自己招來禍端,所以他選擇用這種看似敷衍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和他人。 正如《後漢書》中所記載的許多人物,在那個複雜的時代裏,每個人都在努力尋找自己的生存之道。司馬徽的“好好先生”形象,雖然看似有些怪異,但也反映出了他對世事的一種獨特理解和應對方式。他以一種溫和、包容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人和事,不輕易評判或指責他人。 然而,這種做法也並非完全沒有弊端。有時候,過於含糊的態度可能會讓人覺得缺乏主見和原則。但總的來說,司馬徽的“好好先生”形象在歷史上留下了獨特的一筆,讓人們在研究那個時代的人物和社會風貌時,多了一個有趣的視角。 如今,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我們可以從司馬徽的故事中汲取一些啓示。在與人相處時,我們可以學習他的溫和與包容,但同時也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不能一味地做“好好先生”,要有自己的立場和原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更好地與人交流和合作。

好好先生-成語圖片

好好先生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