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死首丘
成語拼音
- hú sǐ shǒu qiū
狐死首丘成語解釋
- 首丘:頭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狸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
典故出處
- 戰國·楚·屈原《九章·涉江》:“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禮記·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成語典故
- 戰國時期,屈原因遭人忌妒與陷害,得不到楚王的信任,被放逐到外地,他在被放逐的困苦生活中,寫下許多反映人民願望與現實矛盾的詩篇,代表作有《離騷》、《九歌》、《九章》等,他的《哀郢》詩:“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成語造句
- 一隻狐狸在臨死前竭盡全力地向着它出生的土丘方向爬去,真可謂狐死首丘,那份對故土的眷戀令人動容。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黎丘的地方。那裏生活着一位名叫義的老人。
義有一個兒子,常年在外闖蕩。有一天,義的兒子從外面回來,模樣竟發生了一些變化。義沒有多想,滿心歡喜地迎接兒子回家。然而,到了晚上,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義在睡夢中感覺有人壓在自己身上,還毆打他。義驚醒後,認定是剛回來的兒子所爲。
第二天,義憤怒地責問兒子爲何如此對待自己。兒子一臉茫然,堅決否認有這樣的行爲。義卻堅信自己的判斷,父子之間因此產生了深深的隔閡。
不久之後,義的兒子又要出門。這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了一個奇奇怪怪的人。這個人長得和他極其相似,言行舉止也如出一轍。原來,這是黎丘的鬼怪在作祟,它故意扮成義的兒子的模樣來挑撥他們父子之間的關係。
時光荏苒,義的兒子在外面歷經風雨,心中始終惦記着家鄉和父親。儘管曾經被父親誤解,但他依然對家鄉有着深厚的眷戀。他在外拼搏多年,飽經滄桑,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地方。
終於有一天,義的兒子決定回到黎丘。當他歷經艱辛回到家鄉時,卻發現父親已經年老體衰,臥病在牀。義看到兒子歸來,眼中泛起淚花,心中滿是愧疚。他終於明白,自己錯怪了兒子。兒子緊緊握着父親的手,沒有絲毫埋怨。
義的兒子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狐死首丘”。就如同狐狸即使死在外面,也要將頭朝向自己出生的土丘,他無論走到哪裏,心中始終掛念着家鄉和親人。儘管曾經遭受誤解和委屈,但他對家鄉的熱愛和對父親的親情從未改變。這個故事也提醒着人們,不要輕易被表象所迷惑,要珍惜親情和家鄉的羈絆,即使在遠方,也要保持那份對故鄉和親人的深深眷戀。正如古人所云:“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動物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人呢?我們應始終懷揣着對家鄉的熱愛和對親人的關懷,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忘記自己的根。
狐死首丘-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