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鳴篝中
成語拼音
- hú míng gōu zhōng
狐鳴篝中成語解釋
- 指起事者動員羣衆的措施。同“狐鳴魚書”。
典故出處
- 清·鄒容《革命軍》第一章:“此自秦以來,所以狐鳴篝中,王在掌上,卯金伏誅,魏氏當塗,黠盜奸雄,凱覦神器史,史不絕書。”
成語典故
-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被抓去當兵,因大雨耽誤了行程,只好起來造反。造反前陳勝請算命先生算了一卦,在白綢子寫“陳勝王”塞入魚腹,半夜在古廟用竹籠罩上篝火,學狐狸叫“陳勝王”,爲起來造勢,第二天就起義,建立張楚政權。
成語造句
- 夜晚的森林裏偶爾傳來奇怪的聲響,彷彿有什麼在狐鳴篝中,讓人感覺有些陰森恐怖。
成語故事
- 在秦朝末年,社會動盪不安,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有一羣被壓迫的貧苦百姓,他們對秦朝的暴政心懷不滿,渴望着能改變現狀。其中有一個年輕人,名叫陳勝。陳勝雖然出身貧寒,但他有着遠大的志向和果敢的決心。
一天,陳勝和他的同伴吳廣被徵發到邊疆去戍守。他們在途中遭遇了許多艱難困苦,看到了百姓們的悲慘遭遇,心中越發堅定了要反抗秦朝統治的念頭。
當他們行至大澤鄉時,不巧遇到了大雨,道路被淹沒,無法按時抵達目的地。按照秦朝的律法,他們這樣延誤了期限是要被處死的。陳勝和吳廣深知等待他們的命運,於是他們決定冒險一搏。
他們暗中商議着如何發動起義,讓更多的人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來。陳勝想到了一個計策,他讓吳廣在夜裏偷偷地在樹林中燃起篝火,並且學狐狸的叫聲,發出“大楚興,陳勝王”的聲音。
周圍的戍卒們在睡夢中聽到這奇怪的聲音,都感到十分驚恐和疑惑。他們開始紛紛議論,覺得這可能是上天的某種暗示。而陳勝則利用這個機會,向大家宣揚秦朝的暴政和他們起義的必要性。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被陳勝的言辭所打動,他們決定跟隨陳勝和吳廣一起反抗秦朝。就這樣,在陳勝和吳廣的帶領下,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爆發了。
他們以狐鳴篝中這個奇特的事件爲契機,迅速聚集了衆多力量,與秦朝的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雖然他們面臨着巨大的困難和挑戰,但他們毫不退縮,勇往直前。
這場起義猶如星星之火,迅速在各地蔓延開來,激發了更多百姓的反抗意識。它成爲了推翻秦朝統治的重要力量之一,也爲後來的歷史發展奠定了基礎。
狐鳴篝中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它不僅代表了陳勝和吳廣的機智和勇敢,也反映了在困境中人們尋求突破和變革的決心。這個故事也提醒着我們,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只要有智慧和勇氣,依然可以找到改變命運的機會,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蹟。
狐鳴篝中-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