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舞之鶴
成語拼音
- bù wǔ zhī hè
不舞之鶴成語解釋
- 舞:舞蹈。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譏諷人無能。
典故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昔羊叔子有窯主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而不肯舞。”
成語典故
- 西晉時期,尚書左僕射羊祜家裏養了一隻白色的丹頂鶴,他十分喜歡這隻鶴。鶴在喫飽喝足後盡情狂舞,他向客人誇獎鶴是如何有靈性,客人前去觀看,鶴因爲有生人在場,怎麼也不起舞,讓客人大失所望,說這是一隻不舞之鶴。
成語造句
- 那隻看起來高傲自大的鳥,就像不舞之鶴,徒有其表卻沒有真正的本領。
成語故事
- 在西晉時期,有一個人叫羊祜。羊祜出身名門世家,他博學多才、能文能武,而且爲人正直善良,在朝中很有威望。
當時,有一個叫王濟的人,他雖然很有才華,但是卻非常自負,總喜歡炫耀自己。王濟有一個朋友,名叫衛玠,長得十分俊美,風度翩翩,被人們譽爲“玉人”。
有一次,羊祜看到王濟,就對他說:“我聽說衛玠是個很不錯的年輕人,可是我一直沒有機會見到他。”王濟聽了,心中有些不屑,他說:“哼,衛玠雖然長得好看,但是他就像一隻不舞之鶴,徒有其表罷了。”
羊祜聽了,皺了皺眉頭,說道:“王濟啊,你不能這樣輕易地評價一個人。我們不能只看外表,而應該更注重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和才華。”王濟卻不以爲然,依然固執地認爲衛玠只是個花瓶。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衛玠不僅容貌出衆,而且有着深厚的學識和高尚的品德。他對哲學、文學等都有深入的研究,常常與人探討各種問題,他的見解獨到而深刻。
後來,衛玠的才華和品德逐漸被更多的人所瞭解和認可。人們開始意識到,王濟對他的評價是不準確和不公正的。
羊祜感慨地說:“我們在評價一個人時,一定要全面、客觀,不能僅憑第一印象或者片面的瞭解就輕易地下結論。否則,我們可能會錯過很多優秀的人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像王濟那樣,僅憑表面現象就對他人做出貶低和輕視的判斷。就像那隻不舞之鶴,雖然看起來可能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它的價值和潛力。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和深入的瞭解去認識他人,這樣才能避免偏見和誤解,更好地發現每個人的閃光點和獨特之處。同時,我們也應該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成爲別人眼中那個輕易評價他人的人,要保持謙遜和客觀,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和修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與人交往中建立良好的關係,共同營造一個和諧、包容的社會環境。
不舞之鶴-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