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窠臼

成語拼音

bù luò kē jiù

不落窠臼成語解釋

窠:鳥巢;臼:舂米的石器。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舊套。

典故出處

宋·吳可《學詩》詩:“跳出少陵窠臼外,丈夫志氣本沖天。”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四:“初學必從此入門,庶不落小家窠臼。”

成語典故

中秋夜,賈府在大觀園中設團圓宴,衆人散去後,林黛玉獨自憑欄傷心流淚,史湘雲來安慰她。兩人轉換話題,改對月吟詩聯句,她們就大觀園的建築名稱由來而發感慨,其中“凸碧山莊”與“凹晶溪館”的取名不落窠臼。

成語造句

他的設計總是別出心裁,不落窠臼,能夠給人帶來全新的感受和驚喜。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張華的年輕人。 張華生活在一個文化繁榮的時代,但當時的藝術界和思想界卻存在着許多因循守舊的現象。張華自幼聰慧,對各種知識都有着濃厚的興趣,他渴望能夠突破傳統的束縛,創造出與衆不同的東西。 一次,張華偶然間接觸到了繪畫。他一下子就被那五彩斑斕的色彩和能夠展現無盡想象的畫布所吸引。於是,他開始刻苦地學習繪畫技巧,不斷地練習。然而,隨着他對繪畫的深入瞭解,他發現當時的繪畫風格大多千篇一律,遵循着固定的模式和套路。 張華心中漸漸萌生出一個想法,他不想隨波逐流,不想落入那些已經既定的窠臼之中。他開始嘗試用獨特的視角去觀察世界,用新奇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和想法。 他不顧他人的質疑和嘲笑,堅持自己的創作風格。他遊歷山川大河,將大自然的壯麗景色融入到自己的畫作中;他觀察市井百態,把人間的喜怒哀樂描繪得淋漓盡致。張華的畫作開始引起了一些人的關注,有人讚賞他的創新和勇氣,也有人對他的獨特風格表示不解和排斥。 但張華毫不在意,他依然堅定地走在自己不落窠臼的道路上。他不斷地探索和嘗試新的表現手法,將繪畫藝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隨着時間的推移,張華的畫作終於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讚譽。他的作品打破了傳統的侷限,爲藝術界帶來了一股清新的風氣。他的名字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成爲了那個時代藝術創新的代表人物。 從張華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不落窠臼需要勇氣和毅力,需要敢於挑戰傳統和權威。只有不被固有的模式和觀念所束縛,才能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創造出真正具有獨特價值的東西。正如歷史上許多偉大的藝術家和思想家一樣,他們正是因爲有着不落窠臼的精神,才能夠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 在當今社會,我們也應該學習張華這種不落窠臼的精神。無論是在學術領域、藝術創作還是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勇於嘗試新的思路和方法,不要被那些既定的規則和觀念所限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各自的領域中取得突破和創新,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不落窠臼-成語圖片

不落窠臼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