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方投圓
成語拼音
- huǐ fāng tóu yuán
毀方投圓成語解釋
- 比喻拋棄立身行事準則,曲意投合別人。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爲人處世應當堅守原則,不能爲了一時的利益而毀方投圓,失去自我。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伍舉的人。伍舉爲人正直,心懷壯志,一心想要爲國家做出貢獻。然而,當時的朝廷中卻瀰漫着一股不正之風。一些大臣爲了自身的利益,阿諛奉承,見風使舵,完全不顧國家和百姓的安危。
伍舉看到這種情況,心中十分憂慮。他多次向國君進諫,希望能夠改變這種局面,但卻收效甚微。那些善於諂媚的大臣們,將伍舉視爲眼中釘,肉中刺,不斷地在國君面前說他的壞話。
面對這樣的困境,伍舉也曾感到迷茫和困惑。他思考着自己是否應該像那些大臣一樣,毀方投圓,放棄自己的原則和信念,去迎合那些不正當的行爲。但是,每當他想起自己的初心和對國家的責任,他就堅定了自己的信念,絕不隨波逐流。
有一次,國家面臨着一場重大的危機。外敵入侵,國內又發生了自然災害,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伍舉再次挺身而出,他向國君提出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希望能夠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然而,那些毀方投圓的大臣們卻在一旁冷嘲熱諷,說伍舉的建議不切實際,只會讓國家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
伍舉並沒有被他們的話語所動搖,他據理力爭,用歷史上的事例和道理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他說:“昔日越王勾踐,在困境中堅守正道,臥薪嚐膽,最終實現了復國大業。我們如今面臨的困難雖大,但只要我們堅守原則,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克服。”
國君被伍舉的真誠和堅定所打動,最終採納了他的建議。在伍舉的努力下,國家逐漸走出了危機,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伍舉的故事成爲了人們口中的佳話,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堅守正道,不毀方投圓。他的事蹟也讓後人明白,在面對困難和誘惑時,我們不能輕易放棄自己的原則和信念,只有保持內心的正直和堅定,才能在歷史的舞臺上留下光輝的足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毀方投圓或許能夠在短期內獲得一些利益,但從長遠來看,卻會失去自己的尊嚴和價值。我們應該像伍舉一樣,在任何時候都堅守自己的底線,不爲外界的壓力和誘惑所動搖,爲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努力奮鬥。
毀方投圓-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