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不危身
成語拼音
- huǐ bù wēi shēn
毀不危身成語解釋
- 儒家喪制。指居喪哀毀,但不應因此喪生。同毀不滅性”。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一個人在面對巨大的困難和危險時,應該保持冷靜和堅定,而不是盲目衝動,否則很容易陷入毀不危身的境地。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衛國。衛國的公子州籲,自幼嬌生慣養,性格乖張,行爲放縱。
州籲喜歡舞刀弄槍,結交一些同樣好勇鬥狠的人。他的行爲引起了衛國許多大臣的擔憂,其中一位大臣石碏就曾多次勸諫衛莊公,要對州籲加以管教,以免他日後惹出大禍。然而,衛莊公卻不以爲意,認爲州籲只是年少貪玩,長大後自然會收斂。
隨着時間的推移,州籲的行爲不但沒有收斂,反而越發肆無忌憚。他常常帶着自己的黨羽在城中橫行霸道,百姓們對他敢怒不敢言。
後來,衛莊公去世,由他的兒子衛桓公繼位。衛桓公生性懦弱,對州籲的行爲一再容忍。州籲見桓公軟弱可欺,便更加有恃無恐,他開始密謀奪取衛國的政權。
終於,州籲找到了一個機會,他帶領自己的黨羽發動了叛亂,殺死了衛桓公,自己登上了衛國國君的寶座。然而,州籲的篡位行爲並沒有得到衛國百姓和大臣們的認可,國內局勢動盪不安。
石碏看到衛國陷入如此混亂的局面,心中十分焦急。他深知州籲的殘暴統治不會長久,必須想辦法除掉他,才能拯救衛國。於是,石碏暗中聯絡了陳國的國君,與他商量了一個除掉州籲的計劃。
在石碏的策劃下,州籲被騙到了陳國。當他意識到自己陷入了陷阱時,已經來不及逃脫了。最終,州籲被陳國的軍隊擒獲,並被處死。
衛國經歷了這場動盪之後,終於恢復了平靜。石碏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成功地除掉了禍國殃民的州籲,保衛了衛國的安寧。雖然他在這個過程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他的行爲卻彰顯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與擔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行爲如果不加約束,最終可能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巨大的災難。我們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謹言慎行,不要爲了一時的私慾而做出危害他人和社會的事情。同時,我們也要有勇氣和智慧去面對困難和挑戰,敢於擔當,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奮鬥。這也正是“毀不危身”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提醒我們要懂得剋制自己,避免因過度放縱而陷入危險境地。
毀不危身-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