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毀消骨

成語拼音

jī huǐ xiāo gǔ

積毀消骨成語解釋

指不斷的毀謗能使人毀滅。同積毀銷骨”。

典故出處

漢·劉向《新序·雜事三》昔魯聽季孫之說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計逐墨翟,以孔墨之辯而不能自免,何則?衆口鑠金,積毀消骨。”

成語典故

積毀消骨,巧言鑠金,市虎成於三人,投杼起於屢至。★宋·蘇軾《代滕甫辨謗乞郡書》

成語造句

衆口鑠金,即便你再清白,那些惡意的詆譭也可能讓你陷入困境,正所謂積毀銷骨。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古代的某個朝代,有一位官員名叫李義。他爲人正直,一心爲民,在其位謀其職,致力於爲百姓謀福祉。然而,他的剛正不阿卻觸犯了一些權貴的利益。 這些權貴們心懷叵測,開始暗中策劃,想要除掉李義。他們利用各種手段,在朝廷中散播關於李義的謠言,說他貪污受賄、濫用職權、欺壓百姓。起初,這些謠言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但隨着時間的推移,謠言越傳越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 正所謂“三人成虎”,當虛假的言論被反覆傳播,人們漸漸對李義產生了懷疑和誤解。即使李義平日裏的所作所爲完全與謠言不符,但那些謠言就像毒箭一般,一支支射向他。 朝中一些原本支持李義的人,也因爲這些謠言而開始動搖,對他敬而遠之。李義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他試圖爲自己辯解,但在鋪天蓋地的謠言面前,他的聲音顯得那麼微弱。 最終,在權貴們的不斷抹黑和衆人的誤解之下,李義被朝廷罷黜,他的名譽掃地,身心遭受了巨大的打擊。儘管他知道自己是清白的,但卻無力改變這一切。 這正是“積毀消骨”的可怕之處,一點點的詆譭和污衊,經過長時間的積累,竟然能夠將一個原本正直的人徹底毀掉。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它警示着人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輕易被謠言所左右,同時也提醒着我們要珍惜他人的名譽,不要隨意去詆譭和中傷他人。在複雜的社會中,我們應該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去看待人和事,避免成爲謠言的傳播者和幫兇,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積毀消骨-成語圖片

積毀消骨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