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成語拼音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成語解釋

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典故出處

《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仲弓問孔子如何處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個人待人接物要嚴肅認真對待,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不論在朝在野都不要去發牢騷。”仲弓感謝道:“我雖遲鈍,但一定要牢記先生的話。”。

成語造句

我們應該始終牢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與他人相處時多換位思考,不能將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強加給別人。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衛國。衛國的公子亹是一個心胸狹隘且自私自利的人。 公子亹常常以自己的喜好和利益爲出發點,完全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和處境。有一次,衛國遭受了一場嚴重的旱災,百姓們生活困苦,糧食短缺。朝廷決定開倉放糧,以緩解百姓的飢餓。然而,公子亹卻動起了歪心思。他利用自己的權力,將大部分糧食據爲己有,只拿出很少一部分來施捨給百姓。百姓們雖然得到了一點救濟,但仍然難以維持生計。 在宮廷中,公子亹對待下人也是極爲苛刻。他稍有不順心,就會對下人們發脾氣,甚至懲罰他們。有個叫小李的侍從,因爲一次不小心打翻了公子亹的茶杯,就遭到了嚴厲的責罰。而公子亹自己在生活中卻鋪張浪費,肆意享受。 衛國的一位大臣看不下去公子亹的所作所爲,便前去勸諫。大臣對公子亹說:“公子,您應該明白一個道理,不能總是隻考慮自己,而不顧及他人。您自己不願意遭受的事情,也不應該施加給別人啊。”公子亹卻不以爲然,甚至嘲笑大臣的迂腐。 隨着時間的推移,公子亹的行爲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不滿和怨恨。百姓們對他怨聲載道,宮廷中的其他大臣也對他頗有微詞。終於,一場危機爆發了。由於公子亹的貪婪和自私,衛國陷入了嚴重的內亂之中。百姓們紛紛起來反抗,宮廷中的大臣們也不再支持他。 在混亂中,公子亹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爲時已晚。他終於明白了大臣曾經對他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然而,一切都無法挽回,公子亹最終爲自己的行爲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和慾望,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正如古人所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社會也纔會更加和諧與穩定。同時,我們也要以史爲鑑,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重蹈公子亹的覆轍,要做一個有道德、有良知、懂得尊重和關愛他人的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成語圖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