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爭如流
成語拼音
- jiàn zhēng rú liú
諫爭如流成語解釋
- 諫爭爭同諍”,直言相勸。勸諫的話如同流水一樣,滔滔不絕。
典故出處
- 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二折從父令是何由,從君令是何由,冒斧當戈,諫爭如流。”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這個開明的時代,許多領導者都能做到廣納羣言,對待下屬的合理建議和批評,表現出諫爭如流的胸懷和姿態。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其君王名爲齊宣王。齊宣王即位之初,廣納賢才,積極尋求治國良策。
朝堂之上,有一位大臣名叫晏嬰。他以智慧和直言敢諫而聞名。一日,齊宣王想要大興土木,建造一座奢華的宮殿。晏嬰得知後,立刻上書進諫。他言辭懇切地對齊宣王說:“陛下,如今國家初定,百姓生活尚未富足,此時大興土木,會給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我們應該將精力放在發展生產、改善民生上,而非追求奢華的宮殿。”齊宣王聽後,陷入了沉思。
又有一次,齊宣王欲發動一場戰爭,以擴張領土。晏嬰再次站出來反對,他引經據典道:“陛下,古人云:‘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戰爭會給百姓帶來巨大的痛苦和災難,也會消耗大量的國力。我們應當通過和平的方式來發展國家,與鄰國友好相處。”齊宣王雖然心中有些不悅,但還是認真考慮了晏嬰的建議。
隨着時間的推移,晏嬰多次直言進諫,齊宣王也從一開始的有些牴觸逐漸轉變爲虛心接受。他明白晏嬰的諫言都是出於對國家和百姓的關心。在晏嬰的影響下,其他大臣們也紛紛效仿,直言不諱地向齊宣王提出各種建議和意見。
齊宣王愈發意識到廣開言路的重要性,他積極鼓勵大臣們進諫,對於合理的建議一概採納。一時間,朝堂之上形成了諫爭如流的良好氛圍。國家在齊宣王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
後來,其他國家聽聞齊宣王善於納諫,都對齊國心生敬意,周邊國家紛紛與齊國交好,齊國的影響力也日益增強。齊宣王深知這一切都離不開晏嬰等大臣們的直言進諫,他感慨地說:“正是因爲有了你們的諫爭如流,才讓朕能及時發現錯誤,做出正確的決策,纔有瞭如今國家的繁榮昌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領導者若能廣開言路,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就能更好地治理國家。而那些敢於直言進諫的人,也爲國家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學會傾聽他人的聲音,不斷完善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諫爭如流-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