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目吳門
成語拼音
- jué mù wú mén
抉目吳門成語解釋
- 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讒誅殺。
典故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吳太伯世家》:“抉吾眼置之吳東門,以觀越之滅吳也。”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吳國大夫伍員(字子胥)勸吳王夫差拒絕越國求和。夫差聽信讒言,賜伍子胥寶劍一把自盡。伍子胥臨死時說:“把我的眼睛挖出放到吳國東城門上,讓我看到越國將來消滅吳國。”沒過多久,吳國被越國所滅。
成語造句
- 當年伍子胥爲了表明忠心,抉目吳門,其事蹟令人感慨不已。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叫伍子胥的人。
伍子胥本是楚國人,他的父親伍奢是楚國太子太傅。然而,奸臣費無忌的誣陷使得伍奢和伍子胥的兄長伍尚都被楚王殺害。伍子胥僥倖逃脫,開始了他的逃亡生涯。
他歷經艱險,輾轉來到了吳國。在吳國,伍子胥憑藉着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得到了吳王闔閭的重用。他盡心盡力地輔佐吳王,幫助吳國逐漸強大起來。
在伍子胥的建議下,吳王闔閭多次發動對外戰爭,吳國的勢力範圍不斷擴大。然而,伍子胥心中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血海深仇,他渴望有一天能夠回到楚國,爲自己的父親和兄長報仇雪恨。
隨着時間的推移,吳國越來越強大,伍子胥報仇的機會似乎也越來越近。但命運總是充滿了變數,吳王闔閭在一次戰爭中受傷去世,他的兒子夫差繼位。夫差起初也對伍子胥十分敬重,但後來在一些事情上與伍子胥產生了分歧。
伍子胥多次勸諫夫差要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對越國。但夫差卻被越國的表面所迷惑,不聽伍子胥的忠告。
最終,伍子胥預感到吳國即將面臨大禍,而自己的努力和勸諫都已無濟於事。在極度的悲憤和絕望中,伍子胥留下了遺言,然後自刎而死。
夫差得知伍子胥的死訊後,竟然下令將伍子胥的屍體投入江中。伍子胥的眼睛睜得大大的,似乎在訴說着他的不甘和悲憤。
後來,吳國果然如伍子胥所料,被越國所滅。人們爲了紀念伍子胥,就用“抉目吳門”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的遭遇和他對吳國的忠誠與悲憤。
伍子胥的故事成爲了歷史長河中的一個悲劇,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磨難,但他始終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他的忠誠和智慧被後人所傳頌,而“抉目吳門”這個成語也成爲了人們表達悲憤和忠誠的一種象徵。它提醒着人們,在面對困境和挑戰時,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輕易放棄,同時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表象所迷惑。
抉目吳門-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