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人千里

成語拼音

jù rén qiān lǐ

拒人千里成語解釋

形容對人態度傲慢。

典故出處

先秦·孟軻《孟子·告子下》:“詣詣之聲音顏色,距人於千里之外。”

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魯平公準備任用孟子的學生樂正子主持國政,孟子喜出望外,公孫丑問孟子樂正子真的很有本事嗎?孟子說他論本事、見聞與知識等都不如你,他的長處是對人很好,他不會拒人於千里之外,很多人聚集在他身邊,能治理好國家。

成語造句

他那冷漠的態度,彷彿豎起了一道無形的屏障,讓人感覺拒人千里。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名叫李恪的將軍。李恪戰功赫赫,聲名遠揚,深受國王的器重。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恪漸漸變得驕傲自負起來。他開始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對其他人不屑一顧。無論是下屬前來彙報事務,還是百姓前來求助,他總是表現出一副冷漠的神情,彷彿別人都不值得他花費時間和精力。 有一次,一位忠誠的士兵滿懷熱忱地向李恪進言,提出了一些關於軍事戰略的建議。這本是一番好意,可李恪卻皺起眉頭,不耐煩地揮揮手,說道:“你懂什麼,休要在此聒噪。”士兵滿心委屈,黯然離去。 還有一次,城中遭遇了一場災難,許多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困苦不堪。一些百姓代表前來懇請李恪開倉放糧,以解燃眉之急。李恪卻坐在高位上,冷漠地看着他們,說道:“這是你們自己的事,與我何干。”百姓們聽到這話,心寒至極。 久而久之,李恪“拒人千里”的名聲傳遍了整個國度。人們對他的態度也從最初的尊敬和崇拜,變成了失望和不滿。國王也逐漸察覺到了李恪的變化,對他的行爲感到十分憂慮。 有一天,國王找來了李恪,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李恪啊,你曾經是國家的棟樑之才,爲何如今變得如此冷漠?你可知‘得民心者得天下’,你這樣拒人千里,只會讓人們對你離心離德。”李恪聽了,心中有所觸動,但依然沒有完全改變。 終於,在一次對外戰爭中,李恪因爲得不到士兵和百姓的全力支持,遭遇了慘敗。他這才幡然醒悟,意識到自己曾經的行爲是多麼的愚蠢。然而,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李恪的故事成爲了一個深刻的教訓,提醒着後人不可因爲一時的成就而變得驕傲自滿,不可對他人“拒人千里”,而應該保持謙遜和善良,真心對待每一個人。只有這樣,才能贏得人們的尊重和支持,成就真正的偉大事業。

拒人千里-成語圖片

拒人千里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