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焉思逞
成語拼音
- jiǎo yān sī chěng
狡焉思逞成語解釋
- 指懷貪詐之心圖謀侵人之國。同狡焉思啓”。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一直心懷不軌,妄圖在關鍵時刻搞破壞,其行爲完全是狡焉思逞。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名爲鄭國。鄭國的國君鄭莊公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當時,鄭國的鄰國中有一個勢力較強的國家,其國君野心勃勃,一直對鄭國虎視眈眈,妄圖擴張自己的領土和勢力,可謂是“狡焉思逞”。這個國君不斷地在邊境製造事端,挑起小規模的衝突,試圖找到鄭國的破綻。
鄭莊公洞察到了鄰國國君的陰謀和野心,他深知不能坐視不理,必須採取行動來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穩定。鄭莊公一方面加強了國內的軍事力量和防禦工事,積極訓練士兵,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另一方面,他密切關注着鄰國的一舉一動,時刻準備應對可能的侵犯。
在一次鄰國又挑起的邊境衝突中,鄭莊公果斷地派出軍隊進行反擊。鄭國的軍隊在鄭莊公的指揮下,英勇作戰,迅速擊退了鄰國的侵犯。然而,鄰國國君並沒有就此罷休,他仍然不死心,繼續暗中策劃更大規模的行動。
鄭莊公並沒有被鄰國國君的表面假象所迷惑,他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情報,分析局勢。他知道鄰國國君的“狡焉思逞”之心不會輕易熄滅,必須要給予其沉重的打擊才能讓他徹底打消念頭。
終於,在一次精心策劃的戰役中,鄭莊公率領鄭國軍隊主動出擊,給了鄰國軍隊一個措手不及。這場戰役中,鄭國軍隊大獲全勝,打得鄰國軍隊丟盔棄甲,狼狽逃竄。經過這次沉重的打擊,鄰國國君不得不暫時收起他的野心,不敢再輕易對鄭國行不軌之事。
鄭莊公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成功地遏制了鄰國的“狡焉思逞”,維護了鄭國的和平與繁榮。而這段歷史也成爲了一個經典的案例,提醒着後人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能讓那些心懷叵測之人得逞,要以堅定的決心和果斷的行動來捍衛自己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那些心懷不軌、妄圖得逞的人或勢力時,我們不能有絲毫的鬆懈和大意,必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應對,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自身的安全和發展。同時,也讓我們明白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在和平時期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挑戰和危機。
狡焉思逞-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