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焉思啓
成語拼音
- jiǎo yān sī qǐ
狡焉思啓成語解釋
- 指懷貪詐之心圖謀侵人之國。
典故出處
- 《左傳·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啓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國蔑有?”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利益的誘惑面前,一些不法分子蠢蠢欲動,狡焉思啓,妄圖尋找法律的漏洞以謀取不義之財。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鄭國。鄭國的國君鄭莊公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當時,鄭國的鄰國中有一個國家,其國君心懷叵測,總是妄圖擴張自己的領土,對鄭國虎視眈眈。這個國君就如同那隱藏在暗處的豺狼,時刻想着如何挑起事端,趁機侵吞鄭國的土地,他可謂是“狡焉思啓”。
鄭莊公察覺到了鄰國的野心,他明白不能坐以待斃。於是,他積極地整頓國內的軍政事務,加強軍事力量的建設,同時也密切關注着鄰國的一舉一動。
有一次,鄰國故意製造了一些邊境衝突,試圖激怒鄭國,好找藉口發動戰爭。鄭莊公卻保持着冷靜和睿智,他沒有輕易上當,而是採取了巧妙的策略應對。他一方面加強邊境的防守,另一方面通過外交手段與其他諸侯國建立友好關係,形成對鄰國的一種制衡。
鄰國國君見鄭莊公不上當,更加心急如焚,不斷地尋找機會。然而,鄭莊公的謹慎和智慧讓鄰國的陰謀一次次落空。
隨着時間的推移,鄰國國君的企圖越發明顯,他的行爲也引起了其他諸侯國的警惕和不滿。鄭莊公抓住這個機會,聯合了一些對鄰國不滿的諸侯國,對其形成了包圍之勢。
最終,在鄭莊公的英明領導下,鄭國成功地挫敗了鄰國的侵略野心,使其“狡焉思啓”的計劃徹底破產。而鄭國也因爲鄭莊公的智慧和果敢,在春秋時期的諸侯國中站穩了腳跟,贏得了尊重和聲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面對心懷不軌、妄圖挑起事端的人或勢力,我們要保持警惕和冷靜,運用智慧和策略去應對,不能讓他們的陰謀得逞。同時,我們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以更好地保護自己和維護正義。就像鄭莊公一樣,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守護住國家的和平與安寧。
狡焉思啓-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