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入佳境

成語拼音

jiàn rù jiā jìng

漸入佳境成語解釋

佳:好;境:境地。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從上到下,越喫越甜。後比喻境況逐漸好轉或興趣逐漸濃厚。

典故出處

《晉書·顧愷之傳》:“愷之每食甘遮,恆自尾至本,人或怪之。雲:‘漸入佳境。’”

成語典故

東晉晉陵無錫人顧愷之(約346-407年),字長康,小字虎頭。顧愷之學問淵博,很有才氣,曾經給桓溫、殷仲堪等人做過參軍之類的官。他尤其擅長繪畫,當時的名家如謝安等人都非常器重他。顧愷之性格怪異,與常人不同,人們都稱他有三絕,即才絕、畫絕、癡絕,表現了浪漫才子的豪放不羈。  傳說他喜歡喫甘蔗,但是與常人不一樣,嚼食甘蔗時,與一般人先喫主幹後喫末稍不一樣,總是自末稍喫到主幹再往下直至根部。有人對他的這種喫甘蔗法感到很好奇,他則回答說:“漸入佳境。”。

成語造句

他一開始對這項工作還不太熟悉,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逐漸漸入佳境,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果。

成語故事

顧愷之是東晉時期一位極具才華的畫家。他自幼對繪畫展現出濃厚的興趣和非凡的天賦。 顧愷之最初學習繪畫時,技巧還稍顯稚嫩,但他憑藉着對繪畫的熱愛和執着,堅持不懈地努力練習。他常常廢寢忘食地沉浸在繪畫創作中,從對線條的琢磨到色彩的運用,每一個細節他都認真鑽研。 隨着時間的推移,顧愷之的繪畫技藝日益精湛。他開始嘗試不同的題材和風格,不斷突破自我。他的畫作越來越生動傳神,能夠細膩地展現出人物的神態和情感。無論是畫人物的喜怒哀樂,還是描繪自然景觀的美妙絕倫,他都能做到恰到好處。 有一次,顧愷之受邀爲一座寺廟繪製壁畫。他欣然應允,全身心投入到創作中。當壁畫完成時,人們紛紛前來觀賞,無不爲其精湛的技藝所折服。那幅壁畫猶如活靈活現地呈現在人們眼前,彷彿能讓人走入畫中的世界。 從那以後,顧愷之的名聲越來越響亮,他的畫作備受推崇。他在繪畫道路上不斷前行,每一次創作都能給人帶來新的驚喜和感動。他從一開始的摸索階段逐漸進入到一個越來越好的境界,就如同在藝術的道路上漸入佳境。 顧愷之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夠不斷提升自己,逐漸達到一個令人欣喜的境界。就像他在繪畫領域一樣,從最初的青澀到後來的輝煌,這中間的過程便是漸入佳境的過程。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也應該保持這樣的態度,不斷追求進步,讓自己的生活和事業也能漸入佳境。 在歷史的長河中,還有許多人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實現了從平凡到卓越的跨越,他們的經歷都如同“漸入佳境”這個成語所傳達的意義一樣。我們可以從這些例子中汲取力量,激勵自己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不放棄,持續前行,最終迎來屬於自己的美好境界。

漸入佳境-成語圖片

漸入佳境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