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禽填海
成語拼音
- jīng qín tián hǎi
精禽填海成語解釋
- 精禽:傳說炎帝的女兒在東海淹死,靈魂化作精衛鳥,常銜西山木石填東海。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典故出處
- 梁啓超《新羅馬》楔子:“精禽填海,斥鷃笑其大愚;杜宇啼枝,行人聞而墮淚。”
成語典故
- 神話傳說,上古時期炎帝最疼愛的小女兒女娃在東海游泳被水淹死,她的靈魂於是化成一隻作精衛鳥,經常飛到西山去叼小石頭和小樹枝扔進東海,發誓要填平東海爲自己報仇,她就這樣一直飛來飛去,但最終也沒有將東海填平。
成語造句
- 一隻小鳥有着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猶如精禽填海般,日復一日地試圖用嘴銜石填平大海。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炎帝有一個女兒,名叫女娃。女娃聰明伶俐,善良可愛,炎帝十分疼愛她。
有一天,女娃獨自一人划着小船去東海遊玩。那片廣闊的東海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美麗極了。女娃沉浸在這迷人的景色中,不知不覺間劃到了很遠的地方。
然而,平靜的海面突然風雲突變,狂風大作,巨浪翻滾。女娃的小船在波濤中劇烈搖晃,她努力地想要控制住船,但終究敵不過這兇猛的風浪。小船被巨浪打翻,女娃掉進了冰冷的海水中。
儘管女娃奮力掙扎,但最終還是被無情的海水吞沒,永遠地離開了人世。女娃死後,她的精魂化作了一隻小鳥,花腦袋,白嘴殼,紅腳爪,發出“精衛、精衛”的叫聲,所以人們就稱這隻鳥爲“精衛”。
精衛痛恨那奪去她年輕生命的大海,爲了報仇,她一刻不停地從發鳩山上銜來石子或樹枝,展翅高飛,一直飛到東海,把石子或樹枝投下去,想要把大海填平。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精衛不知疲倦地往返於發鳩山和東海之間。她的行爲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和敬佩,人們都爲她的執着和堅韌所感動。
《山海經·北山經》中就有記載:“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爲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這隻小小的精衛鳥,用她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不屈不撓的精神。她面對強大的自然力量,沒有絲毫退縮和畏懼,而是選擇了勇敢地抗爭。她的故事激勵着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絕不輕易放棄。
儘管大海是如此的浩瀚無邊,精衛的努力似乎顯得微不足道,但她的精神卻永遠地流傳了下來。她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有決心,有毅力,即使是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可以通過不懈的努力去逐步實現。
在漫長的歲月裏,精衛填海的故事一直被人們傳頌着,成爲了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它讓我們懂得,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都要像精衛一樣,勇往直前,永不放棄,用我們的智慧和力量去創造奇蹟,去書寫屬於我們自己的傳奇。
精禽填海-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