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衛填海

成語拼音

jīng wèi tián hǎi

精衛填海成語解釋

精衛:古代神話中的鳥名。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後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典故出處

《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爲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成語典故

夏朝以前,國家還沒有形成,那時候的帝王,遠不如後來帝王那麼闊氣,享有許多特權;而是純粹的人民公僕,只有盡義務的份兒。帝王的子女也沒有什麼太子,公主之類的特殊稱呼,身份也尊貴不起來,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樣。  炎帝有個女兒,名叫精衛,性格開朗活潑,喜歡打抱不平。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個大孩子把小孩子當馬騎。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還不肯罷休。  精衛走過去,指着大孩子的腦門怒斥道:“你這個人太不知羞恥,欺負小孩子算什麼本事,有力氣,去打虎打熊,人們會說你是英雄。”  大孩子見精衛是個小姑娘,生得單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裏。他從小孩背上跳下來,走到精衛面前說:“我是海龍王的兒子,你是什麼人?竟敢來管我!”  精衛說:“龍王的兒子有什麼了不起,我還是炎帝的女兒呢,以後你少到陸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掛到樹上曬乾。”  龍王的兒子說:“我先讓你知道知道我的厲害,往後少管小爺的閒事。”說着動手就打。精衛從小跟着父親上山打獵,手腳十分靈活,力氣也不小,見對方蠻橫無禮,並不示弱,閃身躲開對方的拳頭,飛起一腿,將龍王的兒子踢個嘴啃泥。  龍王的兒子站起來,不肯服輸,揮拳又打,被精衛當胸一拳,打個昂面朝天。  龍王的兒子見打不過精衛,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過些天,精衛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開心,剛巧讓龍王的兒子發現了。他游過來,對精衛說:哪天在陸地上讓你撿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門前,趕快認個錯,不然我興風作浪淹死你。”  精衛倔強地說:“我沒錯,認什麼錯。”  龍王的兒子見精衛倔強,根本沒有服輸的意思,立即攪動海水,掀起狂風惡浪,精衛來不及掙扎,就被淹死了。  精衛死後,變成一隻紅爪白嘴的小鳥,立志要把大海填平。她用嘴銜來石頭與樹枝投向大海,併發出“精衛,精衛”的叫聲,像是在激勵自己。她年年月月,永不停歇。

成語造句

傳說中那隻精衛鳥日復一日地銜着石子去填海,它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炎帝有一個小女兒,她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炎帝對她十分寵愛。 有一天,這個小女孩獨自一人跑到東海去玩耍,她看到那波瀾壯闊的大海,被其深深吸引,就愉快地在海邊嬉戲起來。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海上突然颳起了狂風,涌起了巨浪,一下子就把小女孩捲入了波濤之中。小女孩在海中拼命掙扎,但最終還是被無情的海水吞沒,失去了生命。 炎帝得知這個噩耗後,悲痛欲絕,他無比思念自己的女兒。而小女孩的靈魂因爲怨恨大海奪去了她的生命,於是就變成了一隻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鳥。她常常飛到西山去銜來石子兒和樹枝,然後一次又一次地投進大海,想要把大海填平。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隻小鳥從未停歇過它的努力。她不知疲倦地飛翔着,嘴裏銜着石子或樹枝,不斷地投向大海。她的行爲引起了許多動物的關注和同情,大家都被她的執着和堅韌所感動。 在《山海經·北山經》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爲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精衛填海的故事就這樣流傳了下來,她的精神激勵着無數的人。她讓人們看到了面對困難和挫折時,那種不屈不撓、永不放棄的決心。儘管大海是如此的浩瀚無邊,她的力量是如此的渺小,但她依然堅定地去做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她的故事成爲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精神的象徵,告訴我們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實現不了的夢想。即使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會遇到無數的艱難險阻,如同那波濤洶涌的大海一般,但只要我們像精衛一樣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輝煌。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的英雄豪傑、仁人志士都以精衛填海的精神爲榜樣,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毫不退縮,勇往直前。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着這種精神的偉大,爲中華民族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讓我們銘記精衛填海的故事,傳承和發揚這種寶貴的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拼搏,書寫屬於我們自己的壯麗篇章。

精衛填海-成語圖片

精衛填海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