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成語拼音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bù dé bù fā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成語解釋
- 箭:弓箭;弦:弓上用以發箭的牛筋繩子。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發射。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採取行動的時候
典故出處
- 三國·魏·陳琳《爲袁紹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成語典故
- 東漢末年,袁紹爲了攻打曹操,讓陳琳寫一篇《爲袁紹檄豫州》的檄文,列舉曹操的罪狀,大罵曹操祖宗三代。袁紹官渡之戰敗給曹操,陳琳也趁機投靠曹操。曹操問陳琳爲什麼寫那篇檄文,陳琳說那時箭在弦上被袁紹所逼而寫。
成語造句
- 如今形勢已然如此,已經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地步,我們必須果斷採取行動。
成語故事
- 在東漢末年,天下局勢動盪不安。袁紹佔據着冀州等大片土地,實力雄厚。而曹操雖然勢力也在逐漸崛起,但與袁紹相比,仍略顯遜色。
袁紹有一個謀士名叫沮授,他足智多謀,爲袁紹出謀劃策。有一次,袁紹決定率領大軍攻打曹操,沮授對此持有不同意見。他認爲此時並不是進攻曹操的最佳時機,應該謹慎行事,等待更好的機會。然而,袁紹卻一意孤行,不聽沮授的勸告,執意要發動這場戰爭。
戰爭一開始,袁紹憑藉着強大的兵力優勢,確實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曹操也並非等閒之輩,他採取了一系列巧妙的戰略戰術,逐漸扭轉了戰局。隨着戰爭的持續進行,袁紹的軍隊開始出現疲憊和士氣低落的情況。
此時的袁紹依然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繼續固執地指揮着軍隊進攻。而曹操則抓住機會,發動了一次決定性的反擊。袁紹的軍隊在曹操的猛攻下節節敗退,陷入了混亂之中。
在這關鍵時刻,沮授心急如焚。他深知這場戰爭已經無法挽回,但他仍然想要盡力挽救一些局面。他找到袁紹,再次勸說他儘快撤軍,以保存實力。然而,袁紹卻依然執迷不悟,認爲還有機會反敗爲勝。
沮授無奈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滿了悲哀。他意識到,現在的局勢就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他們已經陷入了這場戰爭的泥沼中,無法輕易脫身。最終,袁紹在這場戰爭中遭遇了慘敗,損失慘重。而沮授也因爲多次進諫無果,被袁紹降罪。
這場戰爭給袁紹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也讓他的勢力受到了極大的削弱。而曹操則通過這場戰爭,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奠定了他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它形象地描繪了一種局勢,當事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如同已經拉開的弓箭,無法再回頭,必須做出決斷和行動。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事件和人物都面臨着這樣的抉擇,而他們的決定往往會影響到整個歷史的進程。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當面臨重要的選擇時,我們要謹慎思考,權衡利弊,做出明智的決策,以免陷入不可挽回的境地。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