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報國

成語拼音

jīng zhōng bào guó

精忠報國成語解釋

爲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典故出處

《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宋史·岳飛傳》:“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成語典故

20歲的岳飛已經是個飽讀兵書、諳熟武藝、身強力壯的年輕人,他盼望有一天能夠投身疆場, 爲國家報仇雪恥.當招募”敢戰士”的消息傳來時, 他報名參軍.就在他走上戰場的前夕, 深明大義的母親, 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 囑咐他一生一世都要爲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奮勇殺敵, 決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岳飛參軍後, 一直堅持戰鬥在抗金的最前線, 爲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殺敵.他率領的”岳家軍”不畏強敵, 獨當一面, 先後六次與金兵交鋒, 均獲全勝, ”岳家軍”聲威大震.而趙構卻重用寵臣主和派代表黃潛善、汪伯彥等人.爲了拯救淪陷在敵佔區的苦難同胞, 把敵人驅逐出境, 岳飛不顧自己位卑言輕, 上書給皇帝趙構, 堅決反對繼續向南逃跑, 力諫趙構返回汴京, 親率六軍北渡黃河, 這樣將帥一心, 一定可以收復中原.這道奏書進呈後, 觸怒了趙構和黃、汪這些妥協投降派.他們以”小臣越職, 非所宜言”的罪名, 把岳飛的官職革掉了.閒居三個月後, 岳飛難以壓抑心中報效國家的強烈意願, 投奔河北路招撫使張所.岳飛慷慨陳詞, 決心以身許國, 消滅敵人, 恢復故疆, 以報答父老鄉親.從此, 岳飛又轉戰在抗金的戰場上, 而且越戰勇, ”岳家軍”的旗幟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徵.金兵統帥不得不驚呼: ”撼山易, 撼岳家軍難! ”  1140 年, 正當岳飛奮勇前進, 勝利在望的時候, 趙構和宰相秦檜卻害怕”岳家軍”強大起來之後, 成爲南宋政權的威脅.因此, 不惜出賣民族利益, 以”孤軍不可久留”爲藉口, 在一天之內連下12 道金牌, 強令岳飛退兵.岳飛對此極爲悲憤, 長嘆道: ”十年之功, 廢於一旦! ”岳飛退兵時, 中原人民攔住軍馬, 哭聲盈野, 岳飛也潸然淚下.  岳飛回到臨安後, 趙構和秦檜爲了向金兵求和, 誣陷他唆使部下謀反, 以”莫須有”的罪名把岳飛送進監獄.1141 年12 月29 日, 岳飛和他兒子岳雲、部將張憲等一同被害, 當時岳飛年僅39 歲.臨刑前, 他奮筆疾書, 寫下”天日昭昭, 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意思是”老天有眼呵, 老天有眼呵! ”岳飛被害後, 南宋與金人訂立了可恥的紹興和議, 向金朝稱臣納貢, 大片國土淪於金人之手.  岳飛雖然慘遭殺害, 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光輝業績, 深深地銘刻在世代中國人民的心中; 而奸臣秦檜等人, 卻被鑄成鐵像, 反剪雙手, 長跪於英雄墓前, 被萬世人民唾罵!。

成語造句

他從小就立下志向,要像岳飛一樣精忠報國,長大後他毅然投身軍旅,用自己的行動踐行着報國的誓言。

成語故事

在宋朝時期,有一個名叫岳飛的青年。岳飛自小就對國家和民族有着深厚的情感,目睹着金兵的肆虐和百姓的苦難,他立下了遠大的志向。 岳飛勤奮好學,尤其癡迷於兵法和武藝。他四處拜師學藝,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能。隨着年齡的增長,岳飛的才華和勇氣逐漸展露出來。 當時,宋朝面臨着金兵的頻繁入侵,國家陷入了危機之中。岳飛毅然決定投身軍旅,爲國效力。他率領着自己的軍隊,與金兵展開了一場又一場激烈的戰鬥。 在戰場上,岳飛身先士卒,勇往直前,他的軍隊紀律嚴明,作戰勇猛。他們多次擊敗金兵,收復了許多失地,爲百姓帶來了希望。岳飛的威名遠揚,金兵對他十分畏懼。 然而,當時的朝廷中卻存在着一些奸臣,他們嫉妒岳飛的功績,害怕他的權勢日益增長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這些奸臣便向皇帝進讒言,誣陷岳飛謀反。皇帝在奸臣的蠱惑下,竟然相信了這些不實之詞,下令將岳飛召回,並將他囚禁起來。 儘管遭受了如此不公正的待遇,岳飛依然心繫國家和百姓。在獄中,他寫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的悲憤之詞。最終,岳飛被奸臣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 岳飛雖然含冤而死,但他的精神卻永遠激勵着後人。他的忠誠和愛國情懷成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人們爲了紀念他,將他的事蹟傳頌千古,“精忠報國”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岳飛的故事,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了忠誠與正義的光輝。在歷史的長河中,他的名字將永遠閃耀着璀璨的光芒,提醒着後人要時刻懷揣着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爲了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奮鬥。正如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中所說:“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岳飛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這一偉大的信念,他的故事將永遠被銘記,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爲實現國家的偉大復興而拼搏。

精忠報國-成語圖片

精忠報國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