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口牛後

成語拼音

jī kǒu niú hòu

雞口牛後成語解釋

寧願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願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典故出處

《戰國策·韓策》:“臣聞鄙語曰:‘寧爲雞口,無爲牛後。’”

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蘇秦來到韓國遊說韓宣惠王抗秦,他說:“韓國地理位置優越,擁有最先進的弩機,士兵十分勇敢,可以一當面。如此強盛的國家卻要向秦國稱臣屈服讓人恥笑,俗話說:‘寧可當雞的嘴巴不要當牛的肛門。”宣惠王同意抗秦。

成語造句

與其在大公司裏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不如去小公司當個能獨當一面的負責人,畢竟雞口牛後,各有取捨。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諸侯國,國內的大臣們對於國家的未來走向產生了激烈的爭論。 當時,這個諸侯國面臨着一個重要的抉擇,是選擇依附於一個強大的鄰國,成爲其附屬,享受一時的安穩;還是堅持獨立自主,憑藉自身的努力去發展壯大。 大臣甲主張依附大國,他認爲這樣可以避免戰爭的威脅,能讓百姓過上相對平靜的生活。他在朝堂上慷慨陳詞:“依附大國,我們便如同找到了堅實的依靠,雖地位稍低,但也可保無虞。” 然而,大臣乙卻堅決反對。他站起身來,目光堅定地說道:“我們絕不能選擇做那牛後的跟隨者。想想看,依附他人,我們將失去自己的尊嚴和自主性,處處受制於人。就如同那雞口雖小,但能自主啄食;而牛後雖大,卻只能跟從。我們應當爭取做那能自主決定命運的雞口,而不是卑微的牛後。” 大臣乙引經據典,以歷史上那些因依附而最終失去自我的國家爲例子,警示衆人不能走這樣的道路。他說:“昔日某些國家,因貪圖一時安逸而選擇依附,結果漸漸失去了自己的力量,最終淪爲他國的附庸,甚至被吞併。我們絕不能重蹈覆轍。” 其他大臣們聽了大臣乙的話,也紛紛陷入沉思。最終,經過激烈的討論,大多數人認同了大臣乙的觀點,決定不做那牛後的跟隨者,而是努力發展自己,保持國家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於是,這個諸侯國的人民奮發圖強,努力耕耘,發展經濟,加強軍事力量。經過多年的努力,國家日益強大,不僅沒有受到其他大國的欺凌,反而贏得了尊重和地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抉擇時,我們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要着眼於長遠,要有勇氣和決心去爭取自己的獨立和自主。寧願像雞口一樣雖小但能自主,也不要像牛後一樣看似強大卻只是跟隨者,毫無自主性可言。我們要堅定地走自己的道路,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尊嚴。

雞口牛後-成語圖片

雞口牛後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