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復禮

成語拼音

kè jǐ fù lǐ

克己復禮成語解釋

克:剋制。儒家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於“禮”。

典故出處

《論語·顏淵》:“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認爲仁包括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實行的方法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弟子問怎樣才能做到“仁”,孔子說:“克己復禮。”。

成語造句

我們應該努力做到約束自我,遵循道德規範,像古人所倡導的那樣克己復禮。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周王室衰微,各諸侯國紛爭不斷。在魯國,有一位叫孔子的人,他自幼聰慧好學,對世間萬物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孔子目睹當時社會禮崩樂壞的亂象,心中充滿憂慮。他認爲人們應當遵循古代的禮儀規範,剋制自己的慾望和行爲,恢復周禮,才能使社會重新迴歸秩序與和諧。 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孔子廣收門徒,傳授自己的學說和思想。他教導弟子們要注重品德修養,做到“克己復禮”。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顏回問他什麼是“克己復禮”,孔子回答說:“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意思是說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禮的要求,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一點,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是仁人。實踐仁德,全憑自己,難道還能憑藉別人嗎? 孔子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他在生活中處處遵循禮儀,無論言行舉止還是待人接物,都展現出極高的品德和修養。他的弟子們深受其影響,也努力踐行“克己復禮”。 然而,孔子的學說在當時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和接受。許多諸侯國的統治者更注重權力和利益的爭奪,對於恢復周禮並不感興趣。但孔子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堅信自己的理念是正確的,繼續四處奔走,宣傳自己的學說。 儘管孔子一生未能實現自己恢復周禮的理想,但他的思想卻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所倡導的“克己復禮”成爲了儒家學說的核心價值觀之一,被後世的學者和思想家們不斷傳承和發展。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仁人志士以“克己復禮”爲準則,嚴格要求自己,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們在面對誘惑和困難時,能夠剋制自己的私慾,堅守道德底線,努力踐行正義和善良。 時至今日,“克己復禮”的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中,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剋制慾望,遵守道德規範和法律法規,以禮待人,這樣才能構建一個和諧、文明的社會環境。我們可以從孔子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讓自己成爲一個有道德、有修養、有擔當的人,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克己復禮-成語圖片

克己復禮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