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不二價
成語拼音
- kǒu bù èr jià
口不二價成語解釋
- 指賣物者不說兩種價錢。
典故出處
- 《後漢書·逸民傳·韓康》:“常採藥名山,賣於長安市,口不二價,三十餘年。”
成語典故
- 漢朝時期,出身豪門的韓康不願入仕當官,經常遊名山採藥到長安市場上去賣,三十年如一日堅持言不二價。有一次,一個女子向韓康買藥,討價還價,女子說她早就知道韓康言不二價,韓康嘆息自己隱名避世還是被人認出,就隱遁於霸陵山中。
成語造句
- 他做生意非常誠信,童叟無欺,真可謂是口不二價。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繁華的商業城鎮。在這個城鎮中,有一位名叫孟信的商人。
孟信家境原本並不富裕,但他爲人誠實正直,做生意童叟無欺。有一次,孟信外出辦事,將家中唯一的一頭病牛交給侄子去集市售賣。他的侄子心想,這頭牛反正也幹不了什麼活了,不如把它吹噓得好一些,說不定還能賣個好價錢。於是,侄子便在集市上謊稱這頭牛非常強壯且健康。
說來也巧,一位不知情的買家看中了這頭牛,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便買下了。當孟信回來得知此事後,他立刻着急起來。他深知做生意要講究誠信,不能欺騙顧客。他趕緊帶着侄子去尋找那位買牛的人。
經過一番周折,他們終於找到了買主。孟信當着衆人的面,坦誠地告訴買主這頭牛實際上是一頭病牛,並表示願意退還買主的錢。買主聽後,對孟信的誠實十分敬佩,他不僅沒有收回買牛的錢,反而還與孟信成爲了朋友。
從那以後,孟信的名聲在當地越來越響亮。人們都知道他做生意口不二價,誠實守信。無論他售賣什麼商品,大家都願意前來購買,因爲他們知道孟信不會欺騙他們。
隨着時間的推移,孟信的生意越做越大,家境也逐漸殷實起來。但他始終保持着那份誠信的品質,從未改變。在那個商業城鎮中,他成爲了衆人敬仰的楷模。
正如《後漢書·逸民傳·韓康》中所記載的韓康,他也是一位口不二價的典範。韓康賣藥三十餘年,始終堅持一個價格,從不欺詐顧客。他們的行爲都體現了誠信經商的重要性,這種品質不僅爲他們贏得了聲譽和財富,更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在當今社會,誠信依然是爲人處世和商業經營的重要準則。只有像孟信這樣堅守誠信,做到口不二價,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足並取得成功。讓我們以古人爲榜樣,傳承和弘揚誠信的美德,共同營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
口不二價-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