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奢寧儉

成語拼音

lǐ shē níng jiǎn

禮奢寧儉成語解釋

禮義過多而煩雜,不如儉約些。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籌備婚禮時,我們應該考慮實際情況,做到量入爲出,畢竟禮奢寧儉,沒必要過度鋪張浪費。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魯國。魯國國內有一位貴族,名爲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顯赫,家族世代爲官。他本人也極具才能,在魯國的朝堂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與其他貴族不同的是,季文子在生活中一向秉持着儉樸的作風。 有一次,季文子準備做一件新衣服,他沒有選擇那些華麗昂貴的布料,而是挑選了一種較爲普通且價格實惠的布料。他的家人對此感到不解,認爲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應該穿着更加奢華的衣物來彰顯其尊貴。但季文子卻嚴肅地說:“我們應該注重內在的品德和才能,而不是通過外在的奢華來顯示自己。奢侈往往會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和問題,倒不如保持儉樸。” 隨着時間的推移,季文子的儉樸作風越發爲人所知。魯國的國君也聽聞了此事,他對季文子這種禮奢寧儉的行爲十分讚賞,認爲這是一種值得推崇的品德。於是,國君在朝堂上對季文子進行了表揚,並號召其他大臣向他學習。 在季文子的影響下,魯國朝堂上逐漸形成了一種儉樸的風氣。大臣們不再過分追求奢華的生活,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國家的治理和發展上。魯國也因此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論語》中曾記載孔子對於季文子的評價:“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這裏的“儉”便體現了季文子儉樸的品質。正是因爲他這種禮奢寧儉的生活態度,使得他在魯國贏得了廣泛的尊重和讚譽。 季文子以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禮奢寧儉的真諦,他的故事也成爲了後世人們學習的典範。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有識之士都將儉樸視爲一種重要的品德,他們深知奢侈帶來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浪費,更可能會導致道德的淪喪和社會的動盪。 在當今社會,我們也應該從季文子的故事中汲取智慧。雖然時代在不斷變化,但禮奢寧儉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應該珍惜資源,避免過度消費和浪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不忘記內心的堅守和道德的追求,讓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禮奢寧儉-成語圖片

禮奢寧儉

其他成語故事